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yeec近年来原创帖合集 本站基础知识下载汇总 yeec网站学习币充值链接 学习中心正式上线

临床检验方法[转帖]

[复制链接]
郑振寰 发表于 2004-6-2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八十一章 临床检验 第一节 临床血液学检验 血常规检查 【 标 本 】 抗凝静脉血(有些仪器也可用末梢血)。 【 方 法 】 血液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法。 【 试 剂 】 血液细胞自动分析仪配套试剂。 【 操 作 】 详见自己实验室血液细胞自动分析仪使用手册。 【 附 注 】 1. 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计数等项目。这些项目亦有相应的手工方法,详见有关资料。 2. 半自动及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从设计上均要求用抗凝静脉血。其优点为: (1)静脉血能正确地反映病人实际情况,重复性好; (2)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3)解决了采血盘的交叉感染问题等。 3. 血细胞计数应用EDTA•K2:为抗凝剂(EDTA•K2•2 H2O 1.5~2.2mg可抗凝1ml血)。 4. 贮血容器应选用有盖塑料管。抗凝血采集后在室温中贮存应不超过6h;如需制作血涂片应在2h内完成。 5. 测定前必须将EDTA•K2抗凝血充分混匀。 6.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最适温度为18~22℃,低于15℃或高于30℃,均可使细胞体积发生改变,影响各参数的结果。 7. 血细胞分析仪用于白细胞分类只能当作一种过筛手段,当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任何一项有明显 升高或降低;白细胞分类出现异常结果(中间细胞群百分率≥8.0%);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任何一个直方图出现异常图形等情况,须用显微镜检查及分类。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 标 本 】 末梢血或抗凝静脉血。 【 方 法 】 直接计数法。 【 试 剂 】 1. Hinkelmann液; 2. 乙醇- 伊红稀释液; 3. 伊红- 丙酮稀释液。 【 操 作 】 1.小试管中加稀释液0.38ml。 2.常法取末梢血20ul,加入管内混匀,待红细胞溶解后两侧充池。 3.静置3~5min ,用低倍镜(必要时用高倍镜)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总数×20×106=嗜酸性粒细胞/L。 【 附 注 】 1. 血液稀释后应于1 h 内计数完毕。 2. 充池前要充分混匀,但又不宜用力过猛。 3. 住院病人采集标本时间力求统一,以免受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 标 本 】 抗凝静脉血。 【 方 法 】 魏氏法。 【 试 剂 】 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 【 操 作 】 1. 3mm×100mm试管1支,在2ml容量处刻上记号,加抗凝剂0.4ml。 2. 静脉采血后,取下针头,加血至刻度,旋转混合。 3. 用血沉管(300mm×2.5mm)吸取上述混匀血液至" 0 " 刻度处,拭去管外附着的血液,将管垂直立在血沉架上。 4. 记时,室温中静置1h,观察血浆高度,以红细胞下沉的毫米数报告之。 【 附 注 】 1. 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与血浆蛋白的量与质,血浆中脂类的量和质,红细胞的大小与数量,是否成串钱相聚以及血沉管的内径、清洁度、放置位置是否垂直,室温高低等因素都有关系。 2. 标本采集时应空腹。 3. 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要准确。 4. 血沉管内径要标准(2.5mm),放置要垂直。 5. 做血沉的标本要在采集后3h 内测定,并充分混匀。 6. 室温过低、过高和贫血时,对结果有影响。为此,血沉应尽量放在18~25℃室温下测定。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可以按温度系数校正。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无法校正。 网织红细胞计数 【 标 本 】 末梢血或抗凝静脉血。 【 方 法 】 百分计数法。 【 试 剂 】 10g/L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或10g/L煌焦油蓝ACD溶液。 【 操 作 】 1. 于小试管中滴加1滴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或煌焦油蓝ACD溶液。 2. 加入末梢血或静脉血2 滴于上述试管中,混匀。 3. 静置15~20min 后,取用1 滴制成薄片。 4. 油镜下检查1000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或绝对值报告。 【 附 注 】 1. 活体染色时间不能过短,室温低时,放37℃温箱。 2. 网织红细胞也可用Miller窥盘计数法、荧光染色或流式细胞仪计数。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 标 本 】 末梢血。 【 方 法 】 百分计数法。 【 试 剂 】 1. 甲醇; 2. 碱性亚甲基蓝染液(保存2~3周)。 【 操 作 】 1. 按常法制成薄血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min。 2. 用碱性亚甲基蓝染液染色1~2min,水洗待干。 3. 用油镜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报告。 【 附 注 】 1. 用碱性亚甲基蓝染液染色后,红细胞呈浅蓝绿色,嗜碱性点彩呈深蓝色。 2. 也可用瑞氏染色,嗜碱性点彩呈蓝黑色。 3. 由于点彩红细胞分布不匀,必要时扩大计数红细胞数。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 标 本 】 静脉血。 【 方 法 】 改良血块法。 【 操 作 】 1. 抽取患者血液2~3ml ,注于干燥试管内,于室温待凝。 2. 于凝固刚形成时,用竹签将凝块搅碎,并将残余凝块除去。 3. 以2000r/分钟离心沉淀10分钟 ,使白细胞聚集在同一层面,以利于狼疮细胞形成。 4. 置37℃温箱内温育2h。 5. 取出白细胞层及其上下各少许,置红细胞比积管中,以2000r/分钟离心,沉淀10分钟。 6. 吸去上层液,轻轻吸取白细胞层,制成薄片3~4张。 7. 以瑞氏染液染色、镜检。 【 附 注 】 1. 整个操作时间不能超过3h。 2. 注意与果馅细胞鉴别。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定性试验 【 标 本 】 末梢血。 【 试 剂 】 50g/L NaOH。 【 操 作 】 1. 取试管2支,各加蒸馏水3~5ml,一管加患者血液三滴,另一管加正常人对照血3滴,混匀。此时,如患者血中有一氧化碳,则血液呈樱桃红色。 2. 每管各加50g/L NaOH1滴,轻轻混合,正常对照管呈绿褐色,如患者血液中有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则溶血液仍呈樱桃红色,为阳性;如与正常对照色泽一致为阴性。 【 附 注 】 1. 观察结果须及时,否则樱桃红色逐渐退去,不易分辨。 2. 本试验敏感性较差,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到一定程度时才显阳性。如患者事先已采取通气措施,血中一氧化碳含量下降,试验可阴性。但临床症状、体征仍可能存在。 ( 徐宝贵 朱 炎 ) 第二节 体液及排泄物检查 尿液检验 尿常规检查 【 标 本 】 新鲜尿液。 【 方 法 】 化学试带法。 【 试 剂 】 各型号尿液化学分析仪配套试带。 【 操 作 】 详见自己实验室的尿液化学分析仪使用手册。 【 附 注 】 1. 尿常规检查使用尿液化学分析仪,目前能进行8~10项检测(PH、蛋白、葡萄糖、酮体、隐血、尿胆红素、尿胆素原、亚硝酸盐、比重、白细胞)。这些项目亦有相应的手工方法,详见有关资料。 2. 必须了解所用试带各膜块注意事项、药物干扰。 3. 要注意尿液化学分析仪测定结果与手工法的差异,必要时用手工法复查。 4. 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仅是一个过筛手段,当蛋白、隐血、白细胞等出现异常结果(如尿蛋白“+”或以上)时,应进行镜检。 5. 尿液颜色、透明度等一般性状异常时也应报告。 本-周氏(Bence-Jones)蛋白定性检查 【 标 本 】 新鲜尿液。 【 方 法 】 热沉淀反应法。 【 试 剂 】 1. 200g/L磺基水杨酸溶液; 2. 2mol/L醋酸盐缓冲溶液(pH4.9±0.1)。 【 操 作 】 1. 先将尿液用磺基水杨酸法作蛋白定性检查,如呈阴性反应,则可认为尿液标本中本-周氏蛋白阴性。 2. 取透明尿液4ml于试管中,再加入醋酸盐缓冲液1ml,混匀后,放置56℃水浴中15分钟。如有浑浊或出现沉淀,再将试管放入沸水中,煮沸3分钟,观察试管中浑浊或沉淀的变化,如浑浊变清、浑浊减弱或沉淀减少,均提示本- 周氏蛋白阳性。若煮沸后,浑浊增加或沉淀增多,表明此尿液中还有其它蛋白质,此时应将试管从沸水中取出,立即过滤。如滤液开始透明,温度下降后浑浊,再煮沸时又透明,提示本- 周氏蛋白为阳性。 【 附 注 】 1. 过多的本- 周氏蛋白,在90℃以上不易完全溶解,故需与对照管比较,也可将尿液稀释后再测。 2. 煮沸过滤除去尿中白、球蛋白时,动作要迅速,并需保持高温,否则本- 周氏蛋白也会滤去。 肌红蛋白定性试验 【 标 本 】 新鲜尿液。 【 试 剂 】 1. 10g/L 邻甲联苯胺(о- tolidine)溶液; 2. 过氧化氢醋酸溶液; 3. 硫酸铵粉末。 【 操 作 】 1. 首先测试尿液中有无血红素的存在,即依次加入新鲜尿液4滴,邻甲联苯胺溶液2滴,混和后,加入过氧化氢醋酸溶液3滴,如有蓝色或蓝绿色出现,表示尿中有Hb或/ 及Mb的存在。 2. 离心或过滤使尿液透明,吸取5ml,加入硫酸铵粉末2.8g,使之溶解混合,约为80% 饱和度,静置5 分钟,用滤纸过滤。取滤液重复测试有无血红素存在,如仍有,表示Mb阳性。如不显蓝色,表示血红素已被硫酸铵沉淀,为Hb阳性。 【 附 注 】 1. 标本必须新鲜,并避免剧烈搅拌。 2. 本法为过筛试验,在少数正常人中可出现假阳性。 尿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 【 标 本 】 新鲜尿液。 【 方 法 】 罗斯(Rous)法 【 试 剂 】 1.20g/L亚铁氰化钾水溶液(用时新鲜配制); 2.3 %盐酸。 【 操 作 】 1. 取混匀的新鲜尿液15ml,以2000r/min离心5min,倾去上清液。 2. 在沉渣中加入新鲜配制的20g/L亚铁氰化钾水溶液及3%盐酸液各2ml,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0min。 3. 再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涂片,加盖玻片后用高倍镜(必要时用油镜)检查。 4. 如见有分散或成堆蓝色闪光颗粒(直径1~3um)即为阳性,如在细胞内则更为可信。 【 附 注 】 1. 所有试管、玻片、试剂均应防止铁剂污染,以免出现假阳性。 2. 一般应做阴性对照,如亚铁氰化钾与盐酸混和后即显深蓝色,表示试剂已污染高铁,不宜再用。 尿乳糜定性检查 【 标 本 】 新鲜尿液。 【 试 剂 】 1. 乙醚(AR); 2. 苏丹Ⅲ醋酸乙醇染色液或猩红染色液。 【 操 作 】 1. 取尿5~10ml,加乙醚2~3ml,混合振摇后,使脂肪溶于乙醚。静置数分钟后,2000r/min离心5min。 2. 吸取乙醚与尿液的界面层涂片,加苏丹Ⅲ醋酸乙醇染色液或猩红染色液1滴。 3. 镜检观察是否有红色脂肪小滴。 【 附 注 】 1. 尿液中加少量饱和氢氧化钠,再加乙醚,有助于澄清。 2. 将分离的乙醚层隔水蒸干,若留有油状沉淀,也可加苏丹Ⅲ,镜检证实有无脂肪小滴。 尿胆色素原定性试验 【 标 本 】 新鲜尿液。 【 试 剂 】 1.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 2. 饱和醋酸钠溶液; 3. 氯仿; 4. 正丁醇。 【 操 作 】 1. 在试管中,加入尿标本2ml及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2ml,混合。 2. 立即加饱和醋酸钠溶液4ml,混合,加氯仿3ml,振摇混合后,上层水溶液呈红色者为阳性反应。 3. 阳性结果应用下法证实:如尿胆原含量多,用一次氯仿不能完全抽提尿胆原,应多次用氯仿抽提,直至氯仿层呈淡粉红色或无色为止,再观察上层水溶液色泽。如上层水溶液为红色时,再加正丁醇4ml抽提,如水溶液仍呈红色则证实尿中胆色素元为阳性。 【 附 注 】 1. 醋酸钠溶液必须为饱和液。 2. 当尿胆色素原浓度太高时,应将尿标本稀释25~100倍。 3. 尿液必须新鲜,不能久置。 尿苯丙酮酸定性试验 【 标 本 】 新鲜尿液。 【 方 法 】 三氯化铁法。 【 试 剂 】 1. 100g/L三氯化铁液; 2. 磷酸盐沉淀剂。 【 操 作 】 1. 尿液4ml加磷酸盐沉淀剂1ml,混匀,静置3min,如出现沉淀,可用滤纸过滤或离心除去。 2. 滤液中加入浓盐酸2~3滴和100g/L三氯化铁溶液2~3滴,每加1滴立即观察颜色变化。以尿液显蓝绿色并持续2~4min,为阳性。 【 附 注 】 1. 尿中若含酚类药物(如水杨酸制剂)及氯丙嗪,也可与氯化铁结合显色,试验前应停用此类药物。胆红素也可造成假阳性。 2. 小儿出生后6 周内不易查出。故于出生6 周后检查为宜。 3. 大多数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尿液可出现阳性。但约1/4~1/2病例可能会漏检 4. 亦可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 尿沉渣检查 【 标 本 】 新鲜尿液(最好采集清晨中段尿)。 【 方 法 】 显微镜检查法。 【 操 作 】 1. 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1500r/ min 离心5min。 2. 弃去上层清液,留下0.2ml沉渣,轻摇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 取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 4. 镜检观察,用10×10 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用10×40 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及计算数量,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数量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一高倍视野+、2+、3+、4+报告。 【 附 注 】 1. 清晨空腹第一次尿(一般情况应采集中段尿),应在1h内送检。 2. 见到各种上皮细胞也应报告,报告方式参照白细胞。 3. 亦可采用染色尿沉渣镜检。 尿沉渣定量检查 【 标 本 】 新鲜晨尿。 【 方 法 】 一小时尿沉渣计数法。 【 操 作 】 1. 标本收集:患者先排尿弃去,准确收集3 h 尿液于干燥容器内送检(标本留取时间5:30~8 :30)。 2. 准确测量3h尿量,充分混合。取混匀尿液10ml,置刻度离心管中,1500r/min离心5min,用吸管吸弃上层尿液9ml,留下1ml,充分混匀。吸取混匀尿液1滴,注于血细胞计数板内。细胞共数10个大方格,管型共数20个大方格。最终计算出红细胞/h、白细胞/h、管型/h。 【 附 注 】 1. 尿液应新鲜,PH应在6以下。 2. 尿液比重最好在1.026以上。 3. 如尿液中含多量磷酸盐时,应加少量稀醋酸液(切勿加多),使其溶解;含大量尿酸盐时,应加温使其溶解。 4. 亦可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或尿沉渣自动分析仪进行尿沉渣定量检查,详见有关资料。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 【 标 本 】 新鲜尿液。 【 方 法 】 金标抗体检测法。 【 操 作 】 见试剂盒说明书。 【 附 注 】 若质控点和测定点均不呈现红色,表示试剂失效。 粪便检验 粪便的显微镜检查 【 标 本 】 新鲜粪便。 【 方 法 】 直接涂片镜检法。 【 操 作 】 1. 洁净玻片上加等渗盐水1~2滴,选择粪便的不正常部分,或挑取不同部位的粪便做直接涂片(最好取大玻片,制成涂片后,应覆以盖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检查。 2. 在涂片中如发现疑似包囊,则在该涂片上滴加1滴碘液,在高倍镜下仔细鉴别,如仍不能决定时,可取全量粪便浓缩法检查。 隐血试验 【 标 本 】 新鲜粪便。 【 方 法 】 免疫学检测法。 【 操 作 】 取一片洁净干燥的载玻片,滴加2~3滴蒸馏水,取粪便少许,调成均匀混悬液。取粪便隐血试纸条,按说明书操作,将试纸条的反应端浸湿。在5min内观察结果。以反应线及质控线均呈蓝色带为阳性。 【 附 注 】 1. 若两条线均不显色,说明试纸条失效。 2. 本法由于间断性出血或出血在粪便中分布不均等因素,可造成假阴性结果。 3. 本法由于药物等原因,对正常人检查有时会得到阳性结果。 4. 亦可采用化学试带法、邻甲联苯胺法、愈创木酯法等。收集标本前3日应禁食动物性食物及富含叶绿素食物、铁剂、中药。但本法不受动物血红蛋白的干扰,试验前不须禁食肉类。 粪胆素检查 【 标 本 】 新鲜粪便。 【 方 法 】 氯化高汞煮沸法。 【 试 剂 】 饱和氯化高汞溶液。 【 操 作 】 1. 于小试管内置粪便一小块,加饱和氯化高汞溶液数毫升。 2. 将粪块调匀,加热煮沸3min,立即观察颜色反应。 【 附 注 】 1. 结果不易判定时,应注意粪便颜色,必要时以盐水代替试剂做空白对照。 2. 当粪便颗粒经煮沸后如有红色又有绿色出现,说明标本内既含粪胆素又含胆红素,常见于肠炎、腹泻等。 脑脊液检验 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 标 本 】 新鲜脑脊液。 【 试 剂 】 5%苯酚溶液(棕色瓶内保存)。 【 操 作 】 取试剂2~3ml,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色背景,立即观察结果,报告阴性或阳性及阳性的程度。 细胞计数 【 标 本 】 新鲜脑脊液。 【 试 剂 】 1. 细胞计数板; 2. 红细胞稀释液; 3. 冰乙酸; 4. 1%冰乙酸。 【 操 作 】 1. 细胞总数: (1)澄清脑脊液: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白细胞数,其总和即为每u l的细胞数。(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大格内的细胞数×10)。 (2)浑浊或带血脑脊液: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20ul,加入含红细胞稀释液0.38ml的小试管内,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再乘以50即为每ul脑脊液的细胞总数。 2.白细胞数: (1)非血性标本: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 (2)血性标本:将混匀的脑脊液用1%冰乙酸溶液稀释后,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结果×稀释倍数。 3.细胞分类: (1)直接分类法:白细胞计数后,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直接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应数100个白细胞,并以百分率表示。若白细胞少于100个,应直接写出单核、多核细胞的具体数字。 (2)染色分类法:如直接分类不易区分细胞时,可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取沉淀物2滴,加正常血清1滴,推片制成均匀薄膜,置室温或37℃温箱内待干,进行瑞氏染色后用油镜分类。 如见有不能分类的细胞,应另行描述报告。 【 附 注 】 1. 脑脊液常规包括一般性状检查、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及细胞计数。 2. 计数应及时进行。 3. 细胞计数时,应注意新型隐球菌与白细胞的区别。 4. 计数池用后,应用75%乙醇消毒60min。 浆膜腔积液检查 浆膜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反应) 【 标 本 】 新鲜浆膜腔积液。 【 试 剂 】 冰醋酸。 【 操 作 】 取100ml量筒,加蒸馏水100ml,滴入冰醋酸0.1ml (PH 3~5),充分混匀,静止数分钟,将穿刺液靠近量筒液面逐滴轻轻滴下,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白色雾状沉淀的发生及其下降速度等,报告阴性或阳性及阳性的程度。 细胞学检查 【 标 本 】 新鲜浆膜腔积液。 【 操 作 】 1. 细胞总数及有核细胞计数 方法基本与脑脊液同,漏出液中有核细胞数量常在100×106/L以下;渗出液中有核细胞数量较多,常在500×106/L以上。 2. 细胞分类: 穿刺液应在抽出后立即离心,用沉淀物涂片后以瑞氏染色法进行分类。必要时制备稍厚涂片,在干燥前放置乙醚乙醇等量混合液中固定30min,用苏木素- 伊红(HE)或巴氏法染色查找癌细胞。 精液检查 精子活动率 【 标 本 】 新鲜精液。 【 操 作 】 取新鲜标本混匀后,在温热玻片上用高倍镜观察100个精子,计数活动精子与不活动精子的比例,计算精子活动的百分率。 【 附 注 】 如室温低于10℃时,应将标本先放入37℃温育5~10min后镜检。 精子活力 【 标 本 】 新鲜精液。 【 操 作 】 取上述新鲜湿片标本,观察精子的活动力,以0级至Ⅳ级报告。 精子计数 【 标 本 】 新鲜精液。 【 试 剂 】 精子稀释液。 【 操 作 】 1. 于小试管内加精子稀释液0.38ml,吸液化精液20ul,加入稀释液内摇匀。 2. 充分摇匀后,滴入血细胞计数池内,静置1~2min,待精子下沉后,以精子头部作为基准进行计数。 3. 如精子数少,可计数2个大方格内精子数,数得总数乘10万即为每毫升精液内精子数,再换算成×109/L报告。 4. 如精子数多,可计数5个中方格内精子数,加6个零,即为每ml精液内精子数再换算成×109/L报告。 【 附 注 】 1. 收集精液前应避免性生活3~7天,精液宜用清洁干燥之小瓶收集,避孕套内的精液不宜采集。收集精液标本后应在一小时内检查,冬季应注意保温。 2. 出现一次异常结果,应隔一周后复查,反复查2~3次方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果。 3. 如低倍镜、高倍镜检查均无精子,应将精液离心沉淀后再涂片检查,如两次均无精子,报告“无精子”。 精子形态观察 【 标 本 】 新鲜精液。 【 试 剂 】 革兰或瑞氏染液。 【 操 作 】 革兰或瑞氏染色后用油镜观察,报告异常精子的百分比。 前列腺液检查 【 标 本 】 新鲜前列腺液(临床医师作前列腺按摩术后,采集标本于清洁玻片上,立即送检)。 【 操 作 】 1. 肉眼观:记录液体颜色、是否混有血液、粘稠度(有无脓块)。 2. 湿片镜检:高倍镜下观察白细胞、红细胞、卵磷脂小体,其次为上皮细胞、精子、淀粉样体等,必要时革兰染色查细菌。 阴道分泌物检查 【 标 本 】 阴道分泌物。 【 操 作 】 1. 清洁度: 取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高倍镜检查,根据所含白细胞(或脓细胞)、上皮细胞、杆菌、球菌的多少,分成Ⅰ~Ⅳ度。 2. 滴虫检查:在湿片镜下如见梨形,比白细胞大2倍,顶端有鞭毛4根,在25~42℃温度下可活动的滴虫(在寒冷天气,标本要采取保温措施),报告之。 3. 霉菌检查:在湿片高倍镜下如见卵圆形霉菌孢子,报告之。 胃液检查 基础胃酸分泌量(BAO)及最大胃酸分泌量(MAO)测定 【 标 本 】 胃液。 【 操 作 】 1. 先将晨间空腹残余胃液抽空弃去。连续抽取1小时胃液放入瓶内,作为一个标本计胃液量。用酸度计准确测定氢离子浓度(也可用pH纸测定,或做胃酸浓度滴定)。 2. 一次皮下注射五肽胃泌素(Pentagastrin)6ug/kg,注后每15min 收集一份标本,连续抽4次,分别用上法测胃液量、胃酸氢离子浓度。 3. 根据上述测定值,分别计算出BAO及MAO值。 pH值测定 【 标 本 】 胃液。 【 操 作 】 可先用pH试纸测定,凡pH值>3者,用pH计测定氢离子浓度。 十二指肠引流液及胆汁检查 【 标 本 】 胆汁及十二指肠引流液。 【 操 作 】 1. 按照胆汁来源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管(在容器上必须注明)。 2. 观察各管胆汁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 3. 测定酸碱度,每管分别记录。 4. 高倍镜下镜检,注意细胞、寄生虫、结晶等存在的情况。 痰液检查 显微镜检查 【 标 本 】 痰液。 【 操 作 】 选择脓样、干酪样或带脓样血液部分,取1小块置玻片上,直接与生理盐水混合,涂成薄片,加盖片后轻压之,用低倍镜及高倍镜检查。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弹力纤维、枯什曼螺旋体、夏科- 雷登结晶、胆红素结晶、硫磺样颗粒(放线菌块)、寄生虫卵(可见蛔虫卵、肺吸虫卵)、痢疾阿米巴、真菌孢子、心力衰竭细胞、载碳细胞、癌细胞等。 嗜酸性粒细胞检查 【 标 本 】 痰液。 【 试 剂 】 瑞氏或伊红- 美蓝染色液。 【 操 作 】 取痰液做直接涂片,干燥后用瑞氏或伊红- 美蓝染色液染色,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报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 ( 徐宝贵 朱 炎 ) 第三节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血管壁与内皮细胞检验 出血时间(BT) 出血时间检测是指皮肤受特定条件的外伤后,出血自行停止所需的时间。此过程反映皮肤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粘附,血小板活化和释放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反应。 1.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自肘前窝凹下二横指处,经常规消毒后,使刀片由“测定器”内刺入皮肤,启动秒表,每隔半分钟用干净滤纸吸干流出的血液,直至出血自然停止,按停秒表,记录出血时间。 2. Duke法,自耳垂或指尖取血。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注意事项 】 测定器法: 1. 采取部位应保暖,血液应自动流出。 2. 由于刺入皮肤的刀片长度和深度均固定,故“测定器法”的结果较为准确。 3. 滤纸吸干流出血液时,应避免与伤口接触。 4. 试验前1周内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免影响结果。 阿司匹林耐量试验(ATT) 口服少量阿司匹林后,可使某些血栓和出血患者的出血时间延长。 【 方法与操作 】 定量口服阿司匹林后2h,测定出血时间,当结果可疑时,可于4h后重复测定出血时间一次,详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试 剂 】 阿司匹林片(0.3g/片)。 【 附 注 】 1. 服药前出血时间明显延长者,或临床有明显出血症状者,或有阿司匹林禁忌证患者,不宜作此试验。 2. 阿司匹林有引起出血副作用,对准备手术或术后1周以内及血友病患者忌作本试验。 内皮细胞功能试验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 : Ag)测定(ELISA法) 【 标 本 】 自静脉取血1.0~1.5ml,注入抗凝管〔30mmol/L 枸缘酸-枸椽酸钠缓冲液(PH5.0)〕内,(1:9 v/v)充分混匀,在1h内分离血浆,立即测定或放 - 20℃1周内测定。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对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含量过高的标本,应作稀释后再测定。? 2. 凡ELISA检测中须注意的问题均要重视。 3. 除此法外,还可选用免疫火箭电泳法或单抗酶联免疫吸附法。 6-酮-前列腺素Fla(6-酮-PG Fla)测定 【 标 本 】 采用血浆标本。 【 方法与操作 】 ELISA法。现有商品试剂盒出售,严格按说明书步骤操作。 【 附 注 】 1. 如第二抗体为羊抗兔,则不宜测定兔血标本。 2. 除ELISA法外,尚有放射免疫法。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检验 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 血小板计数: 目视计数法。 【 标 本 】 末梢血或抗凝静脉血。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试 剂 】 1. 草酸铵法稀释液。 2. 许汝和稀释液。 【 附 注 】 1. 血小板稀释液要清洁。防微粒和细菌污染。试管和吸管也应清洁、干净。 2. 针刺应稍深,使血流通畅。拭去第一滴血后,首先采血作血小板检测,动作要快,防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采取标本后尽快计数。 3. 血液稀释液充分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后,要静置10~15min。室温高时注意保持计数池周围的湿度,以免水分蒸发。 4. 计数时光线要适中,注意有折光性的血小板与杂质灰尘相区别,附在血细胞旁边的血小板也要注意,不要漏掉。 血小板计数仪计数 【 标 本 】 末梢血。 【 方法与操作 】 使用血小板计数仪及与其相匹配的稀释液。操作详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测定 【 标 本 】 根据仪器的要求用末稍血或静脉取血注入抗凝管(EDTA.Na2或肝素) 【 方法与操作 】 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均可检测 血小板功能检验 血小板粘附试验 【 标 本 】 自静脉取血1.0~1.5ml。 【 方 法 】 1. 玻珠柱法: (1)操作: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2)注意事项: 1)取血过程必须顺利,掌握血液通过玻珠柱的速度,流速太快,粘附率降低,流速太慢会使粘附率增高。 2)玻珠柱为一次性用具,用后即弃去。 3)待用玻珠柱应置于干燥器中贮存,受潮后粘附率下降。 2. 玻璃滤器法: 【 标 本 】 自静脉取血1.5ml。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 标 本 】 自肘静脉取血4.5ml注入于含0.5ml 109mmol/L枸椽酸钠的硅化离心管内,充分混匀。 【 试 剂 】 1.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及贫含血小板血浆(PPP)。 2. 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肾上腺素、胶原、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等。 【 方法与操作 】 PAgT比浊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步骤操作。 【 注意事项 】 1. 血标本中pH6.8~8.5之间时,可测得最佳结果。pH<6.4或>10.0时,可使聚集抑制或消失。 2. 阿司匹林、潘生丁、肝素、双香豆素等可抑制聚集,尤其阿司匹林抑制聚集作用时间可持续1周。 3. 采血后标本应放在15~25℃下,切忌冰箱内保存,并在3h内作完实验。 凝血因子检验 全血凝固时间检验(CT) 【 标 本 】 静脉取血3ml。 【 方法与操作 】 试管法、硅管法操作参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静脉取血要一针见血,尽量减少组织液和空气混入。 2. 水浴箱温度要恒定,过高或过低,可影响结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 标 本 】 自静脉取血,用109mmol/L枸椽酸钠作1:9抗凝。 【 试 剂 】 市售成套试剂。 【 方法与操作】 按试剂及有关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 【 附 注 】 1. 标本应及时检测,最迟不超过2h。 2. 分离血浆应在3000r/min,离心10min。 3. 本试验较试管法全血凝血时间敏感,能检出因子Ⅷ:C<25%轻型血友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一期法) 【 标 本 】 静脉血1.8ml,用109mmol/L枸椽酸钠0.2ml抗凝。 【 试 剂 】 1. 组织凝血活酶浸出液; 2. 0.025mol/L CaCl2液;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采血后宜在1h内完成,置冰箱4℃保存,不应超过4h,-20℃下可放置2周,-70℃可放置6个月。 2. 水温箱控制在37℃±1℃,过高过低均影响结果。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 【 标 本 】 取全血0.04ml加5ml蒸馏水,混匀,即成溶血液,备用。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纤溶系统检验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ELT) 【 标 本 】 采取静脉血1.8ml注入含0.2ml109mmol/L枸橼酸钠液中,混匀。 【 试 剂 】 1. 109mmol/L枸橼酸钠液; 2. 1%醋酸液; 3. (pH9.0)硼酸盐缓冲液; 4. 0.025mol/LCaCl2液。 【 方法与操作 】 加钙法。操作参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常规》(第二版)。 【 注意事项 】 1. 采血时,止血带不宜扎得过紧,不得超过5min。 2. 观察溶解标本以不见絮状物为准。 3. 当纤溶极度亢进时,体内纤酶原基本被消耗尽时,本试验可呈假阴性。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t-pA : A) 【 标 本 】 自静脉采血。 【 方法与操作 】 发色底法。操作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注意事项 】 1. 采血时最好不用止血带,加压后会引起t-pA进入血液,取血后尽快在低温分离血浆。 2. 标本必须酸化处理,否则受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的影响较大。 纤溶酶原活性测定(PLG : A) 【 标 本 】 自静脉取血0.9ml,加0.1ml 109mmol/l枸橼酸钠液混匀。 【 试 剂 】 1. 0.05mol/LTris缓冲液(PH7.4)。 2. 尿激酶。 3. 50%(v/v)甘油溶液。 4. 50%(v/v)醋酸液。 5. 正常人混合血浆。 6. 国产发色底物140450(上海生化所东风试剂公司产品)。 【 方法与操作 】 发色底物法。操作参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D-二聚体测定 高凝状态的患者,血栓性疾病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是诊断DIC的重要依据。 【 标 本 】 采静脉血1~1.5ml,注入抗凝管(枸橼酸钠,EDTA.Na2及肝素)内混匀。 【 方法、试剂与操作 】 ELISA法,操作严格按商品出售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注意事项 】 1. 使用的抗凝剂量,不应超过血总体积10%。 2. 待检血浆在室温保存8h或4℃4天内,D-二聚体含量基本不变,若需长期保存,可置-20℃保存,操作时置于37℃水浴中快速复溶。 3. 市售D-二聚体乳胶试剂盒及金标试剂盒使其检测更为方便,但不能定量。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时间(3P)试验 【 标 本 】 自静脉抽取1.0 ~1.5ml血,注入枸橼酸钠抗凝管内,混匀。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试 剂 】 1. 109mmol/L枸橼酸钠液。 2. 10g/L硫酸鱼精蛋白液(pH6.5)。 【 注意事项 】 1. 本试验不宜用草酸盐、肝素或EDTA盐作抗凝剂。 2. 抽血不顺利、抗凝不完全、标本保存于冰箱、试验时间已到未及时观察结果等均可致假阳性结果。 3. 水浴箱温度太低或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过低,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 【 标 本 】 采用无溶血的血清。 【 方法、试剂与操作 】 ELISA法。试剂现已有商品试剂盒供应,操作按说明书步骤进行。 循环抗凝物质检验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 标 本 】 自静脉取血1~1.5ml,注入枸橼酸钠抗凝管内,混匀。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试 剂 】 1. 109mmol/L枸橼酸钠液 2. 凝血酶溶液 【 附 注 】 1. 采血后宜在1h内完成,置冰箱内保存不应超过4h。 2. 肝素或EDTA.Na2抗凝血浆不宜作本试验。 血浆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检验 (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 标 本 】 静脉枸橼酸钠抗凝血。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本试验中加甲苯胺蓝后,凝血酶时间缩短5s以上者,提示待检血,有肝素或类肝素增多。 蕲蛇酶时间测定(AT) 【 标 本 】 采静脉血0.9ml加0.1ml(109mmol/L)枸椽酸钠抗凝。 【 试 剂 】 1. 蕲蛇酶溶液0.5mg/支; 2. 109mmol/L枸椽酸钠液。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何金昌 徐淑屏 )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 标 本 】 1. 简易法,静脉血为宜。 2. 比色法,用肝素抗凝管,抽取静脉血1.0~1.5ml,混匀。 【 方法及操作与试剂 】 1. 简易法:用配有6号针头的干燥无菌注射器取静脉血1.0~1.5ml,立即滴入试管架上含有不同量的NaCL及蒸馏水的各管中,每管1滴,贫血患者可加2滴,摇匀,静置,室温2h,观察结果。详见《临床实验诊断学上册》。 2. 比色法:见《临床实验诊断学上册》。 【 附 注 】 1. 简易法: (1)试剂配制要准确,每次配制量不宜过大,1~2个月内需更换1次试剂。 (2)如取耳垂血要使血液流出畅通,如静脉血要求注射器干燥。 (3)如用抗凝血,以去纤维蛋白或肝素抗凝血为合适。 (4)如开始及完全溶血的结果不易判断时,可离心后观察。 (5)地中海贫血的渗透脆性降低,需作低浓度NaCL液检测。 2. 比色法: (1)如在室温下实验,需在2小时内比色结束。 (2)血与NaCL缓冲液的PH值及温度对检查结果均有一定影响。 红细胞孵育后渗透脆性试验 【 标 本 】 用肝素抗凝血1~1.5ml,混匀后备用。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试 剂 】 9g/L NaCl磷酸盐缓冲液(pH7.4) 【 附 注 】 1. 试剂及试管需消毒,试管需加塞。 2. 试管中PH及温度必须恒定,pH改变0.1或温度升高5℃均可使结果改变。 红细胞自体溶血试验 本试验是测定患者的红细胞在自体血清中经孵育后,自发发生的溶血程度。 【 试 剂 】 1. 100g/L葡萄糖(无菌); 2. 等渗盐水(无菌); 3. HiCN稀释液; 4. 0.4mol/L ATP生理盐水无菌液。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应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热溶血试验 【 标 本 】 静脉全血。 【 方法与操作 】 以无菌干燥注射器取静脉血2ml,取下针头,缓缓地沿管壁注入消毒小试管中,避免产生气泡,加少许消毒石腊油覆盖,37℃孵育24h后,离心观察结果,详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注射器及试管要洁净,操作过程避免发生溶血。 2. 在孵育24h后,血块仍未改收缩,可用小玻璃棒沿管壁轻轻分离之,然后再离心沉淀,观察结果。 酸溶血试验 【 标 本】 取静脉血5ml,取下针头,将血沿瓶壁注入放有玻珠的三角烧瓶内,轻轻摇动,使纤维蛋白析出,并附于玻璃珠内,继续摇转至血液不凝止。 【 方 法 】 1. Ham's试验法。 2. 简易酸溶血试验法。 【 试 剂 】 1. 0.2mol/ L HCL液。 2. 8.5g/ L NaCl液。 3 与患者同型或AB型血清(最好采用多人混合新鲜血清,以保证足够的补体)。 【 操 作 】 见《临床实验诊断学》上册。 【 附 注 】 1. 血清酸化后,试管须塞紧,否则二氧化碳逸出,可使血清酸度降低。 2. 抗凝剂会影响PH值,故不宜用抗凝血浆,可自末梢取血10余滴,直接滴入盐水中,混匀,离心弃去上清液,再配成50%红细胞悬液。 蔗糖水溶血试验 【 标 本 】 取枸橼酸盐或草酸盐抗凝管,抽静脉血1ml。 【 试 剂 】 92.4g/L 蔗糖溶液。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所用仪器清洁干燥,以免溶血。 2. 若无蔗糖也可用葡萄糖代替。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 标 本 】 取静脉血0.5~1.0ml注入抗凝管(肝素、EDTA或ACD液抗凝管),混匀。 【 方 法 】 比色法。 【 试 剂 】 1. 0.25mol/L Tris-HCL缓冲液(pH 7.4)。 2. 0.154mol/L KCl。 3. 0.12mol/L MgCl。 4. 0.00625mol/L G-6-PNa2(2mg/ml)。 5. 0.00625mol/L NADP(TPN)(5mg/ml)。 6. 氰化血红蛋白试剂。 【 操 作 】 见《临床实验诊断学》上册。 【 附 注 】 新鲜抗凝血(EDTA或ACD抗凝血),在4℃下保存,48小时内尚可测定。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 标 本 】 采静脉血2~2.5ml于含0.2ml枸橼酸钠(109mmol/L)试管内,混匀。 【 试 剂 】 1. 0.18mol/L 亚硝酸钠和0.28mol/L 葡萄糖混合液。 2. 0.4mmol/L 亚甲蓝溶液。 3. 0.02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7.4)。 4. 109mmol/L 枸橼酸钠液。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红细胞比积低于30%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显暑降低,因此,须调整红细胞与血浆比例为1:1后,再取标本作试验。 2. 如采用ACD作抗凝剂,用量ACD与血之比为0.15:1。该抗凝血可保存1周。不宜使用草酸盐作抗凝剂,因其具有还原性。 3. 标本不应有凝块或溶血。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应准确,一般要求St比B大8倍以上。 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检查 【 标 本 】 采取新鲜未梢血一滴。 【 方 法 】 1. 耐尔蓝法。 2. 结晶紫法。 【 试 剂 】 1. 1.5g/L 耐尔蓝乙醇溶液。 2. 2.10g/L 结晶紫生理盐水溶液。 【 操 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红细胞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稳定性检验 【 标 本 】 取静脉血2.0~2.5ml,加入于抗凝管(肝素、EDTA.Na2 或ACD抗凝剂),混匀。 【 方 法 】 1. 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色测定法。 2. 谷胱甘肽稳定性试验。 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色测定法: 【 试 剂 】 1. 0.3mol/L Na2HPO4液。 2. 1g/L EDTA.Na2液。 3. 沉淀剂:偏磷酸1.67g、EDTA.Na2 0.2g、NaCl 30g,溶于100ml沸水中,冷却后,置于 4℃保存,可稳定3周。 4. 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DTNBN)试剂。 5. 1.62mmol/L GSH贮存液。 6. 162umol/L GSH应用液。 【 操 作】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GSH相当稳定,标本用ACD抗凝,置于冰箱内,可贮存3周不影响结果。 2. 血液中GSH几乎全部存在于红细胞内。故用PCV除以全血GSH得红细胞GSH含量。 谷胱甘肽稳定性试验: 当红细胞内G6PD缺乏时,GSH含量显著减少,因此,本试验可间接则知G6PD的含量。 【 标 本 】 取静脉血2.0~2.5ml于抗凝管(ACD、枸橼酸钠、EDTA.Na2)中,混匀。 【 试 剂 】 取乙酰苯肼100mg,溶于1ml丙酮中,每管加0.05ml(含乙酰苯肼5mg),然后置于37℃干燥,加塞置暗处保存。 【 操 作】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冷溶血试验 【 标 本 】 采静脉血8ml,以玻璃珠去纤维蛋白后,制备血清和红血球悬液。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操作中第1、第2管最好在20℃以下进行操作。 血红蛋白电泳检验 【 标 本 】 采用末梢血或静脉血1.0~1.5ml于EDTA.Na2抗凝管内,混匀。 【 试 剂 】 1. 0.26mol/L Tris缓冲液(pH9.1)(用于阳极)。 2. pH8.6巴比妥缓冲液(用于阴极)。 3. 醋纤薄膜浸泡液:用于阳极和阴极的缓冲液等量混和。 4. 氨基黑10B染色液。 5. 漂洗液。 6. 0.4mol/L NaOH。 7. 透明液。 8. 或市售成套试剂盒。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或严格按试剂盒和配套仪器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血红蛋白H包涵体检验 【 标 本 】 取末梢血3~4滴加入于含0.5ml煌焦油蓝液中。 【 试 剂 】 10g/L煌焦油蓝液:煌焦油蓝1g,枸橼酸钠0.4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贮于棕色瓶中,临用前过滤。 【 操 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HbH一般要在10min后在1h内产生包涵体。其它不稳定Hb形成Heinz小体,需更长时间(3h或更长)。 2. 网织红细胞呈蜘蛛网状,与红细胞包涵体的颗粒状不同需注意鉴别。 血红蛋白A2定量 【 标 本 】 自静脉取血1.0~1.5ml,注入抗凝管(EDTANa2 肝素) 【 方法及操作与试剂 】 见《临床实验诊断学》上册。 Hb-F碱变性试验 【 标 本 】 采静脉血1~2ml于抗凝管(肝素、EDTANa2、ACD液)内,混匀。 【 试 剂 】 1. 0.083mol/L 氢氧化钾(PH12.7)。 2. 半饱和硫酸铵液。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如滤液呈淡黄或淡红色,可能为血红蛋白含量高;但首先要检查使用的碱液及酸性半饱和硫酸铵的质量。因碱液的碱度不足或酸性半饱和硫酸铵的浓度和酸度不足,皆可引起滤液不呈水样透明,而致检测结果偏高。 2. 碱浓度必须准确,pH值必须大于12,校准后最好是小分装密闭保存,使用量和作用时间都必须十分准确。 3. 酸性半饱和硫酸铵须配准,pH应为3.0,最好小批量分装。 4. 过滤的滤纸应为化学试验用品,滤液必须澄清,透明,否则应重新过滤1次或离心沉淀。 5. 试验用试管,吸管等仪器不可沾污酸碱。 6. 每次试验最好重复做二份,用正常人血和脐带血(Hb-F含量高)作对照试验。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不稳定血红蛋白过筛试验 异丙醇试验 【 标 本 】 自静脉取血0.5~1.0ml,注入抗凝管(肝素、EDTA.Na2、ACD液),混匀。 【 试 剂 】 1. 17%(V/V)异丙醇液。 2. Hb溶液:用四氯化碳抽提,不能用甲苯。 【 操 作 】 取2ml 17%异丙醇溶液,置有塞试管中,37℃水浴预热数分钟后,加入0.2mlHb溶液,加塞混匀,计时观察,同时作正常对照。若放在37℃水浴中,5min出现混浊,40min之内出现沉淀,则为阳性。 【 附 注 】 1. 异丙醇溶液(17%)及温度(37℃)要严格控制pH不得低于7.2。 2. Hb液浓度应控制在70~130g/L之间,最好为100g/L,抗凝剂无影响。 3. Hb液需新鲜配制,久置可转变为Met-Hb,造成假阳性。 4. Hb-F含量超过4%,可出现假阳性;新鲜的溶血液或贮存于4℃ 2周内的全血,在8滴Hb液中加1滴20g/L氰化钾液;可减少或消除假阳性。 热不稳定试验 【 标 本 】 采静脉血0.5~1.0ml,注入抗凝管(肝素,EDTA.Na2,ACD液),混匀。 【 试 剂 】 1. 0.1mol/L Tris缓冲液(PH7.4)。 2.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液。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常规》(第二版)。 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 【 试 剂 】 1. 0.3mol/L Tris-HCl缓冲液。 2. ADP溶液。 3. 5mmol/L NADH溶液。 4. LDH溶液600u/ml。 5. 30mmol/L磷酸烯醇型丙酮酸 (PEP)溶液。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常规》(第二版)。 【 附 注 】 1. 血液标本需新鲜,若以4℃贮存血进行测定,则须有同样贮存血作对照. 2. 白细胞中含相当高PK活性,即使在红细胞PK缺乏症亦是如此。因此,须尽可能从红细胞悬液中除去。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 标 本 】 采取静脉血1~1.5ml于干燥试管内,分离血清。或收集尿液送检。 【 试 剂 】 1.0.2g/100ml邻一甲联苯胺溶液。 2.1%H2O2溶液。 3.10%乙酸溶液。 4.Hb标准应用液。 【 方法与操作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 标 本 】 采静脉血0.5~1.0ml于洁净试管内,分离清晰透明血清。 【 试 剂 】 1.pH8.6巴比妥缓冲液(离子强度0.05)。 2.醋酸纤维薄膜浸泡液。 3.3%H2O2液。 4.4mol/LH2SO4液。 5.0.5mol/L醋酸缓冲液(pH4.70)。 6.5mmol/L联大茴香胺溶液。 7.联大茴香胺-过氧化氢显色剂。 【 方法及操作 】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详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在pH4.7时,结合的与游离的血红蛋白显色强度基本相同,因此,用PH4.7联大茴香胺醋酸缓冲液显色效果最佳。 ( 何金昌 徐淑屏 ) 第五节 骨髓细胞检验及血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检验 骨髓取材 1. 骨髓穿刺部位:一般取胸骨、棘突、髂骨前嵴或髂骨后嵴等部位。两岁以内小儿主张用胫骨穿刺。穿刺部位不同,取材可能有明显差异。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进行不同部位骨穿,可发现不同的细胞增生程度,以胸骨穿刺最好,棘突次之,髂骨最差。故必要时应多部位取材,以便能全面地了解骨髓情况。 2. 吸骨髓液:一般不超过0.2ml,否则易于稀释。 3. 骨髓取材满意的几项指标:抽吸骨髓时,患者有特殊酸痛感,骨髓液中应含有骨髓小粒。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幼稚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涂片与染色 1.涂片:所用的载玻片应干净无油污,涂片均匀,有头、体、尾三部分。选择骨髓小粒部分制涂片。 2.染色:用瑞氏和姬姆萨混合染色:选择涂片良好的骨髓片或血片平放染色,染色一般为10~15min。 骨髓增生程度的估计 1.骨髓涂片观察:首先在低倍镜下全面观察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大致比例,以确定增生程度。 2.国内一般分为5级,判断标准如下: (1)增生极度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约为1:1,见于白血病、红白血病。 (2)增生明显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10:1,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3)增生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约为20:1,见于正常骨髓和某些贫血。 (4)增生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约为50:1,见于造血功能低下时。 (5)增生严重减低:成熟的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约为300:1,见于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红比值计算 将粒细胞系统从原始到成熟阶段的总和与红细胞系统从原始到晚幼红细胞总和相比,称为粒、红比值。 参考值:成人为2~4:1 粒红比值增高见于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生成受抑制等。降低见于粒细胞生成受抑制,如粒细胞缺乏症或红细胞系统增生,如急性溶血或失血,缺铁性贫血等。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采用试管法: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骨髓液20ul,放入装有1ml血细胞稀释液的试管中,充分振荡2分钟,摇匀,按白细胞计数方法,数5个大方格细胞,其结果乘以102,即得每1ul有核细胞数。 注意事项:骨髓穿刺时,勿混入血液,取骨髓液时,先计数后涂片,防止凝固。 骨髓巨核细胞计数 【 操 作 】 取骨髓液涂片,低倍镜查找巨核细胞,寻找1.5×3cm为一单位面积,计数其巨核细胞。 【 注意事项 】 取材必须良好,涂片不宜过厚,以透过涂膜看到字迹为度。计数时应浏览全片。 【 参考值 】 巨核细胞参考值:7~35个,分类:原巨核细胞0;幼巨核细胞0~0.05(0~5%),颗粒型巨核细胞 0.10~0.27(10%~27%); 产板型巨核细胞0.44~0.60(44%~60%);裸核型巨核细胞0.08~0.3(8%~30%)。 骨髓象分析与报告 阅读骨髓片时,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大致比例,以确定增生程度,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注意有无体积较大的细胞,如转移瘤细胞,尼曼匹克细胞,高雪细胞等。此后,用油镜作分类计数,一般以体尾交界处为宜。在分类计数时,一张骨髓片计数200~500个有核细胞,发出骨髓报告时,应将骨髓检验结果与临床及其它实验结果,特别是外周血的检验结果联系起来全面分析。报告时应提出以下方面所见: 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情况。 2.粒、红比值。 3.粒细胞系统:观察粒细胞系统在全部骨髓细胞中所占比例。正常情况下约占1/2左右(50%~60%),各阶段细胞之间的比例,原粒<2%;早幼粒<5%;中、晚幼粒百分率依次增多,但一般各<15%。成熟细胞中,杆状核细胞多于分叶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写明各个细胞形态有无异常,如胞浆与胞核的发育是否平行,胞浆中有无空泡,毒性颗粒和Auen小体等。 4.红细胞系统:观察幼红细胞系统在全部骨髓细胞中所占有的比例,正常情况下约占有核细胞的1/5(20%)左右。各阶段幼红细胞之间的比例,原始红细胞一般<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约为10%。观察有无异常红细胞。 5.淋巴及单核细胞系统:注意细胞形态有无异常,各阶段的比例关系。淋巴系统百分比约为20%,小儿偏高,有时可达40%,单核细胞一般<4%。 6.其他细胞:如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内皮细胞,吞噬细胞等的形态及比例。 7.巨核细胞总数:分类及形态,血小板形态及数目。 8.有无寄生虫:如疟原虫、利朵小体。 9.有无异常细胞。 最后提出诊断,如不能提出诊断意见,可描述形态学所见,以供临床参考。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检验 【 标 本 】 已干的血片或骨髓片。 【 方法与试剂 】 3-氨基-9-乙基咔唑法: 1. 固定液; 2. 染色液; 3. Mayer苏林素复染液。 改良Pereira染色法: 1. 固定液; 2. 含磺化钾的磷酸缓冲液; 3. 10g/L煌焦油蓝水溶液; 4. 0.03%H2O2溶液; 5. 染色应用液。 【 操作与结果判断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标本需新鲜制作并固定,染色液应临用前新鲜配制。 苏丹黑B(SB)染色检验 【 标 本 】 新鲜或陈旧血片或骨髓片。 【 试 剂 】 1. 37%甲醛液; 2. 苏丹黑B贮存液; 3. 缓冲液; 4. 染色液。 【 操作与结果判断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检验 【 标 本 】 用末梢血或肝素抗凝血制血涂片均可。 【 试 剂 】 1. 固定液; 2. 缓冲液; 3. 染色液; 4. 苏木素复染液。 【 操作与结果判断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涂片要新鲜,厚薄适宜,及时固定。 2.每次染色,最好同时做1份化脓性感染患者血片作阳性对照。 酸性磷酸酶(ACP)染色检验 【 标 本 】 新鲜骨髓涂片或血片。 【 试 剂 】 1. 固定液; 2. 底物染色液1号(不含酒石酸); 3. 酒石酸液; 4. 底物染色液2号(含酒石酸)。 【 操作与结果判断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ACP染色也有用Gomori硫化铅法,但因操作复杂且结果不稳定,现为本法取代。 糖原染色检验 【 标 本 】 干血片或骨髓涂片。 【 试 剂 】 1. 乙醇-甲醛固定液; 2. 淀粉酶缓冲液(pH6.0); 3. 10g/L 过碘酸液; 4. Schiff液; 5. 苏木素复染液。 【 方法、操作与结果判断 】 高碘酸-雪夫反应,PAS法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过碘酸质量要保证,氧化时间以15~20min为宜。 2. 染好的涂片不宜久置,超过8天左右即逐渐褪色。 铁粒染色检验 【 标 本 】 干血片或骨髓片。 【 试 剂 】 1. 4%盐酸液; 2. 40g/L 亚铁氢化钾液; 3. 碱性复红贮存液; 4. 碱性复红应用液。 【 方法、操作与结果判断 】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附 注 】 1. 使用器材须除铁处理,尤其是载玻片。 2. 亚铁氰化钾-盐酸应用液须临用时配制。 3. 作细胞外铁检查时,需用含有骨髓小粒的涂片。 4. 细胞内铁计数应以中、晚幼粒细胞为准。 ( 何金昌 徐淑屏 )
看贴要回是本分,有问必答是人才,解决问题回贴是公德.
医疗设备维修.维修咨询(请尽可能在论坛提问),协助维修,上门服务.
电话:13991827712

yeec维修网视频培训资料购买链接
BeckmanCoulter DXA系列培训资料
Ortho VITROS 系列培训资料
Ortho enGen_ThermoFisher TCA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培训资料
Roche Cobas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培训资料
Roche Cobas modular系列分析仪培训资料
Horiba-ABX Yumizen系列培训资料
DiaSorin Liaison系列培训资料
Advia2120培训资料
Inpeco-Aptio系列培训资料
Atellica Solution系列培训资料
Siemens Immunoassay系列培训资料 西门子化学发光系列
SIEMENS Advia系列培训资料 西门子生化系列
Toshiba/Abbott系列培训资料 东芝雅培生化系列
Abbott Architect 系列培训资料 雅培生化化学发光系列
ACL TOP 系列培训资料 沃芬TOP血凝系列
BeckmanCoulter Immunoassay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化学发光系列
BeckmanCoulter DXH 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DXH血球系列
BeckmanCoulter自动样品处理系统介绍性培训资料 贝克曼前后处理流水线系列
BeckmanCoulter AU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AU生化系列
BeckmanCoulter DXC系列培训资料 贝克曼DXC生化系列
LaboSpect003/008/AS 7100/7180分析仪培训资料
Horiba-ABX系列培训资料 Horiba-ABX血球系列
Sysmex 血凝系列培训(CA/CS)
Sysmex 尿液分析系列培训(UF1000/5000/UC3500)
Sysmex 血球系列培训(KX21/POCH/XS/XT/XE)
Sysmex XN系列培训(XN-L/XN1000/XN2000/XN3000/XN9000)
Sysmex HISCL系列培训
可直接淘宝店铺购买https://yeec.taobao.com,或咨询手机/微信:13991827712,QQ:67708237
 

 楼主| 郑振寰 发表于 2004-6-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节 临床微生物及寄生虫检验 细菌涂片检查 涂片不染色显微镜检查 1. 标本要求:各种标本或细菌培养物。 2. 试验方法:直接涂片法、压滴法或悬滴法。 3.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4. 结果观察:观察标本中有无细菌或真菌,如有再观察细菌的形态及运动情况,报告所见。 5. 注意事项:注意微生物操作安全;标本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观察;涂片制作后立即观察,涂片干涸后应重新制作涂片。 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 1. 标本要求:各种标本或细菌培养物。 2. 试验方法:常规法、快速法。 3.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4. 结果观察:观察染色涂片有无细菌或真菌,如有则进一步观察细菌的染色性、形态、特殊结构及排列方式。涂片中如有细胞,则观察细菌菌体在细胞内或细胞外。报告所见。 5. 注意事项:涂片厚薄适宜均匀;固定及染色不能超时,否则染色变性;只能报告所见细菌的染色性、形态、特殊结构及排列方式,不能直接报告细菌菌种如报告涂片见淋病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 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检查 1. 标本要求:各种标本或细菌培养物。 2. 试验方法:萋尼染色法、快速染色法或荧光(金胺-罗丹)染色法。 3. 操作方法: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4. 结果观察:抗酸菌在萋尼染色法中呈红色,在金胺-罗丹染色法中呈荧光金黄色。 5. 观察染色涂片有无抗酸杆菌,如有则进一步观察细菌数量大致情况。涂片中如有细胞,则观察菌体在细胞内或细胞外。报告所见。 6. 注意事项:涂片厚薄适宜均匀;固定及染色不能超时,否则染色变性;只能报告有无抗酸杆菌,如有,可报告其数量大致情况及是否在细胞内,不能直接报告见分枝杆菌或结核分枝杆菌,因奴卡菌属、放线菌属细菌也可为抗酸阳性菌。 涂片墨汁染色显微镜检查 1. 标本要求:各种标本或细菌培养物。 2. 试验方法:直接染色法。 3.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4. 结果观察:涂片背景为黑色,新型隐球菌或细菌荚膜在染色中呈折光环形菌体结构。 5. 观察染色涂片有新型隐球菌或细菌荚膜时为检查阳性。报告所见。 6. 注意事项:染液与标本液的比例为1:1,比例不当影响观察效果;只能报告所见即有无折光性环状样菌体,不能直接报告见新型隐球菌等。 细菌培养 细菌需氧培养 1. 标本要求:各种标本或细菌培养物。 2. 试验材料:隔水式培养箱及各种细菌培养基。 3.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4. 结果判断: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为阳性,无细菌生长为阴性。 5. 注意事项:严格控制培养箱内温度、湿度;培养阴性不完全表示标本中无细菌,细菌含量小、接种量少、接种工具温度太高、培养基营养达不到要求等亦可造成培养阴性。 细菌微需氧培养 1. 标本要求:各种标本或细菌培养物。 2. 试验材料:二氧化碳培养箱、烛缸或化学产气箱、盒、袋及各种微需氧细菌培养基。 3.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4. 结果判断: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为阳性,无细菌生长为阴性。 5. 注意事项:严格控制培养箱内温度、湿度,保证气体质量;培养阴性不完全表示标本中无细菌,细菌含量小、接种量少、接种工具温度太高、培养基营养达不到要求、气体不合标准等亦可造成培养阴性。 细菌厌氧培养 1. 标本要求:各种标本或细菌培养物用厌氧菌专用运送工具或封闭性容器采集和运送。标本采集后严格隔离空气并立即送检。 2. 试验材料:厌氧培养箱、换气罐或化学产气箱、盒、袋及各种厌氧菌培养基。 3.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4. 结果判断: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为阳性,无细菌生长为阴性。 5. 注意事项:严格控制培养箱内温度、湿度,保证气体质量;操作过程速度要快,并严格隔离空气;培养阴性并不完全表示标本中无细菌,细菌含量小、接种量少、接种工具温度太高、培养基达不到要求、气体不合标准等亦可造成培养阴性。 细菌分离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与分离 1. 标本要求:无菌手续采集血液或骨髓,血液采集量不少于3毫升,骨髓液采集量为1~2毫升。 2. 试验方法:目测法或仪器培养法,琼脂平板分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商品培养瓶、或自制培养瓶、或仪器专用培养瓶,增菌培养后用于分离细菌的各种琼脂平板,非仪器法需普通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和厌氧培养箱,仪器培养法需专用培养仪。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及有关仪器和试验器材的说明书。 5. 结果判断:培养瓶内出现以下情况提示有细菌生长,需抽取培养液在相应琼脂平板上进行转种、分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并报告检测结果。 (1) 出现混浊及汽泡; (2) 出现混浊及非培养液原色泽; (3) 血液细胞层表面出现颗粒状或絮状物,或出现溶血; (4) 出现混浊并有胶冻状凝固,瓶壁附有颗粒; (5) 培养液表面有膜状、环状生长物,培养液呈混浊状。 6. 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同时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有条件情况下应加做微需氧菌及L型菌培养;在发热或寒战时采血;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血,如已用抗生素则必须选用含有抗生素拮抗剂的细菌增菌培养基;发现细菌生长时,应及时发出预报告,(含细菌的染色性及形态);培养7天无菌生长时,应进行细菌盲目接种,如仍无细菌生长则可报告培养阴性。 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种类包括痰液、支气管肺灌洗吸出液、气管抽出液或刷子、肺穿剌或活检组织等。如为痰液标本,为排除口腔细菌的污染,建议进行痰液的洗净处理;如进行计数,则需用胰酶进行痰液均质化处理。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细菌平板计数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基,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下呼吸道标本中细菌种类繁多,通常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和正常菌群可同时存在。所以,在观察、分析和报告时应进行综合评判。 6. 注意事项:痰液涂片染色镜检可了解细菌菌群情况,分离培养之前先进行痰液涂片染色镜检,对判断菌群失调、选择培养基及鉴定致病菌有较大帮助。 粪便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种类有粪便或肛拭子。如为粪便标本,则取液体状、脓血或粘液状部分。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或以专用运送培养基运送标本。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肠道标本中细菌种类繁多,通常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和正常菌群可同时存在。所以,在观察、分析和报告时应进行综合评判。 6. 注意事项:肠道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了解细菌菌群情况,分离培养之前先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对判断菌群失调、选择培养基及鉴定致病菌有较大帮助。 尿液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种类有清洁中段尿、导尿管导尿、膀胱穿剌尿,用无菌容器盛装,采集后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尿液标本中细菌种类较多,通常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和正常菌群可同时存在。所以,在观察、分析和报告时应进行综合评判。 6. 注意事项:尿液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了解细菌菌群情况,分离培养之前先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对判断菌群失调、选择培养基及鉴定致病菌有一定帮助。 脑脊液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采集后盛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脑脊液标本中细菌种类较为单纯,通常只有一种细菌,多菌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较为罕见,因而结果观察较为简单,发现细菌即可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测定。 6. 注意事项:由于脑脊液细菌培养分离阳性率不高,常常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细菌而培养阴性,因而脑脊液标本涂片染色镜检,不仅对选择培养基及鉴定致病菌有一定帮助,而且可提高细菌检出率。 胆汁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采集后盛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胆汁标本中细菌种类较为单纯,通常只有一种细菌,多菌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较为罕见,因而结果观察较为简单,发现细菌即可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测定。 6. 注意事项:由于胆汁可抑制部分细菌的生长,为了提高阳性率,对于清亮的胆汁标本可先进行离心集菌处理后再接种到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然后再将培养液接种分离培养基上。 鼻拭子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以无菌生理盐水浸湿棉拭子,挤出多余生理盐水,采集标本,盛于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其他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鼻腔标本中细菌种类繁多,通常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和正常菌群可同时存在,所以,在观察、分析和报告时应进行综合评判。 6. 注意事项:鼻腔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了解细菌菌群情况,分离培养之前先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对判断菌群失调、选择培养基及鉴定致病菌有较大帮助。 脓液及病灶分泌物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开放性病灶分泌物或脓汁以无菌生理盐水浸湿棉拭子,挤出多余生理盐水,采集标本,盛于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深部脓肿以无菌注射器穿剌采集标本注入无菌试管内或直接盛于注射器内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浅部病灶分泌物或脓汁中细菌种类繁多,通常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和正常菌群可同时存在,所以,在观察、分析和报告时应进行综合评判。 6. 注意事项:浅部病灶分泌物及脓汁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了解细菌菌群情况,分离培养之前先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对选择培养基及鉴定致病菌有较大帮助。 关节液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采集后盛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关节液中细菌种类较为单一,通常只有一种细菌,多菌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较为罕见,因而结果观察较为简单,发现细菌即可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测定。 6. 注意事项:需要进行厌氧菌分离培养时增加厌氧血琼脂平板。 心包液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采集后盛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心包液中细菌种类较为单纯,通常只有一种细菌,多菌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较为罕见,因而结果观察较为简单,发现细菌即可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测定。 6. 注意事项:需要进行厌氧菌分离培养时增加厌氧血琼脂平板。 组织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采集后盛于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组织标本中细菌种类较为单纯,培养分离发现有菌时即可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6. 注意事项:组织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了解细菌菌群情况,分离培养之前先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对选择培养基及鉴定致病菌有较大帮助。 眼部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以无菌生理盐水浸湿棉拭子,挤出多余生理盐水,采集标本,盛于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眼部细菌种类较为单一,分离培养发现细菌时即可进行细菌的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6. 注意事项:眼部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了解细菌菌群情况,分离培养之前先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对选择培养基及鉴定致病菌有较大帮助。 羊膜液体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采集后盛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羊膜液中细菌种类较为单纯,通常只有一种细菌,多菌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较为罕见,因而结果观察较为简单,发现细菌即可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测定。 6. 注意事项:需要进行厌氧菌分离培养时增加厌氧血琼脂平板。 生殖系统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种类包括阴道、子宫、前列腺等分泌物应由医生用试子采集,盛于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如采集男性尿道口标本,应在排尿前采集。淋病奈瑟菌检查时,拭子应插入尿道或子宫颈3cm深处取样。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女性阴道标本中细菌种类繁多,通常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和正常菌群可同时存在,所以,在观察、分析和报告时应进行综合评判。 6. 注意事项:生殖系统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了解细菌菌群情况,分离培养之前先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对判断菌群失调、选择培养基及鉴定致病菌有较大帮助。 腹膜液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采集后盛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腹膜液中细菌种类较为单纯,通常只有一种细菌,多菌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较为罕见,因而结果观察较为简单,发现细菌即可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测定。 6. 注意事项:需要进行厌氧菌分离培养时增加厌氧血琼脂平板。 胸膜液标本细菌分离 1. 标本要求:标本采集后盛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2. 试验方法: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培养法。 3. 试验材料:各种琼脂平板、培养箱和实验工具及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胸膜液中细菌种类较为单纯,通常只有一种细菌,多菌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较为罕见,因而结果观察较为简单,发现细菌即可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测定。 6. 注意事项:需要进行厌氧菌分离培养时增加厌氧血琼脂平板。 细菌鉴定 葡萄球菌属鉴定 葡萄球菌属属于微球菌科。与临床有关的种有27个。 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呈单、双、短链状或无规则状排列,无动力、无荚膜、无芽胞。多数菌种为兼性厌氧菌,有氧条件下生长好。葡萄球菌胞壁缺陷型菌株适宜在高渗环境中生长。DNA中G+C含量为30~39mol%,模式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近似菌属:气球菌属、动性球菌属、口腔球菌属、微球菌属。 链球菌属鉴定 链球菌属的分类有较大的变更,该菌属中的肠链球菌、乳链球菌现已独立成肠球菌和乳球菌属。临床常见的菌种有化脓链球菌等27种。 链球菌属是革兰阳性球菌,菌细胞圆形、卵圆形,成双或长短不一的链状排列。无动力、无芽胞,某些菌株有内荚膜,兼性厌氧,发酵型代谢。细菌生长对营养要求较高,且不同菌种判别较大,寄生于脊柱动物。DNA中G+C含量34~46mol%,模式菌种为化脓链球菌。 近似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气球菌属、孪生球菌属、平面球菌属、无色藻菌属。 肠球菌属鉴定 肠球菌属现有12个种。 肠球菌属是革兰阳性球菌,呈单个、成双、有时呈短链状排列。无动力、无芽胞,某些菌株有内荚膜,兼性厌氧,发酵型代谢。大多数菌种可分解PYP,具有亮氨酸氨基肽酶,对万古霉素敏感。临床标本中主要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恶臭肠球菌和假鸟肠球菌尚未从人类分离到。DNA中G+C含量为37~45mol%。模式菌种为粪肠球菌。 近似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气球菌属、孪生球菌属、平面球菌属、无色藻菌属。 奈瑟菌属鉴定 属于奈瑟菌科细菌,属内有10个种。其中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是致病菌,其他奈瑟菌可从人体分离,视为机会致病菌。 奈瑟菌属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可呈卵圆形的肾形,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无动力。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营养要求较高,因此,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初次分离培养必须使用巧克力琼脂平板和置微需氧环境中,而其他奈瑟菌则使用血液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即可。DNA中G+C含量46.5~53.5mol%,模式菌种为淋病奈瑟菌。 近似菌属:布兰汉菌属、摩拉菌属、不动杆菌属、金氏菌属。 布兰汉亚属鉴定 属于奈瑟菌科莫拉菌属,属内有4个种。 布兰汉亚属为革兰阴性球菌,呈单个、成双排列。成双时,两菌体相对成肾形,需氧。生长不需要特殊营养条件。DNA中G+C含量为40.3~43.0mol%。模式菌种为卡他莫拉(布兰汉)菌。 近似菌属:莫拉菌属莫拉亚属和奈瑟菌属。 嗜血杆菌属鉴定 属于巴斯德菌科,属内有 16个菌种,但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只有9个种。 嗜血杆菌是微小的球形、卵圆形或短杆形细菌,有时呈细丝状或多形态的革兰阴性杆菌,无动力,无芽胞,兼性厌氧,生长需要V、X因子或两者之一。某些菌种在微需氧环境下生长更好。DNA中G+C含量为37~44mol%,模式菌种为流感嗜血杆菌。 近似菌属:放线菌属、艾肯菌属、心杆菌属、金氏菌属。 棒状杆菌属鉴定 棒状杆菌属种类较多,医学上重要的棒状杆菌有白喉棒状杆菌(重型、轻型、中间型及贝尔法梯亚种)等16种。 棒状杆菌属是一群革兰阳性、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形的直的或微弯曲杆菌。有些菌种呈逗点状多形态性,染色不均匀,深浅相间的节段或颗粒状。有异染颗粒,抗酸染色阴性。菌细胞分裂呈棱角状或栅形排列,不产生芽胞,无荚膜。白喉棒状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表面形成菌膜,同时有颗粒沉淀。大多数中间亚种为嗜脂性,在常规培养基中无血清,血液或吐温-80则生长受到抑制。轻型亚种在血琼脂板上呈轻度溶血。它们在吕氏血清斜面上生长良好。菌落呈灰白和奶油色,不液化凝固血清斜面。DNA中G+C含量为51~59mol%,模式菌种为白喉棒状杆菌。 近似菌属:奴卡菌属、红球菌属、分泌杆菌属、放线菌属、厄斯考维菌属。 李斯特菌属鉴定 李斯特菌属有7个种,其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是该菌属中主要致病菌。 革兰阳性、无芽胞的短小杆菌或球杆菌。周身鞭毛,有动力,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呈多种形态。本菌属为需氧或微需氧菌,DNA中G+C含量为36~38mol%,模式菌种为产单核李斯特菌。 肠杆菌科鉴定 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学发展较快,科内的属、种分类较为完善,现分为布特维西菌属等27个菌属。每一菌属内又有若干个种,进一步还可分为亚种及血清型、生物型、细菌素型等。 肠杆菌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周身鞭毛运动或无动力、无芽胞,兼性厌氧。 近似菌属:弧菌科、非发酵菌。 弧菌属鉴定 弧菌属细菌分类学上属于弧菌科,属内有30余个种,与人类感染有关的有12个种。 弧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呈直的或弯曲、月牙形、逗点形。大部分菌种为兼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淡水中,人体肠道中也偶有这类细菌存在。DNA中 G+C含量为38~51mol%,模式菌种为霍乱弧菌。 近似菌属:肠杆菌科、非发酵菌、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 气单胞菌属鉴定 气单胞菌属在分类学上归属于弧菌科,属内有9个种。 气单胞菌为革兰阴性、无芽胞、无荚膜的杆菌,具有极端鞭毛,运动极为活泼。本属细菌为兼性厌氧菌,普通琼脂培养基能生长。在6.0% NaCL中不生长,氧化酶阳性,O/129耐药。DNA中G+C%含量为57~63mol%,模式菌种为嗜水气单胞菌。 近似菌属: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弧菌属和邻单胞菌属。 邻单胞菌属鉴定 邻单胞菌在分类学上属于弧菌科细菌,属内中有1个种,即类志贺邻单胞菌。 邻单胞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成对排列或形成短链。有1~5根极端鞭毛,运动活泼。本属细菌为兼性厌氧菌,在营养肉汤及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多数菌株对O/129敏感。DNA中G+C%含量为51mol%,模式菌种类志贺邻单胞菌。 近似菌属:肠杆菌科、非发酵菌、气单胞菌属和弧菌属。 假单菌属鉴定 假单胞属的分类学情况较为复杂,现分为rRNAⅠ、Ⅱ、Ⅲ、Ⅳ、Ⅴ五个同源群。 在rRNA同源群Ⅰ中包含4个DNA同源群,其中荧光假单胞菌DNA同源群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3个种,斯氏假单胞菌DNA同源群包括斯氏假单胞菌、CDC群Vb-3和曼多辛假单胞菌3个种,产硷假单胞菌DNA 同源群包括产硷假单胞菌和假产硷假单胞菌2个种;rRNA同源群Ⅱ只有一个DNA同源群即萨拉那塞假单胞菌DNA同源群,包括假鼻疽假单胞菌、鼻疽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唐菖假单胞菌和皮氏假单胞菌5个种; rRNA同源群Ⅲ只有一个DNA同源群即食酸假单胞菌DNA同源群,包括食酸假单胞菌、睾丸酮假单胞菌和土生假单胞菌3个种; rRNA同源群Ⅳ只有一个DNA同源群即微小假单菌 DNA同源群,包括微小假单胞菌和泡囊假单胞菌2个种;rRNA同源群Ⅴ只有一个DNA同源群即嗜麦芽假单胞菌──黄单胞菌DNA同源群,包括嗜麦芽黄单胞菌和假单胞菌种CDC群Ⅰ。 假单胞菌属细菌为直或微弯杆菌,革兰染色阴性。单端鞭毛,1根或数根,可运动,无鞭毛者无动力。严格需氧代谢。DNA中G+C%含量为50~70mol%,模式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 近似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产硷杆菌属、黄杆菌属。 不动杆菌属鉴定 近年来不动杆菌属细菌在分类学上变化较大,已正式命名的有6个种。 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染色常不易脱色。形态多为球状或球杆状,以成双排列为主。无鞭毛、无芽胞,为专性需氧菌。该菌属细菌在初代培养时常呈球形菌体,当生长在含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以及次代增殖培养时,即可证实是杆菌。DNA中G+C%含量为44.5~46.5mol%,模式菌种为醋酸钙不动杆菌。 近似菌属:假单胞菌属、莫拉菌属、产硷杆菌属、黄杆菌属。 莫拉菌属鉴定 莫拉菌属共有7个菌种。 莫拉菌为革兰阴性球杆菌,菌体小,呈双、短链或簇状排列。菌落小而无色。DNA中G+C%含量为40~47.5mol%,模式菌种为缺陷莫拉菌。 近似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硷杆菌属、黄杆菌属。 产硷杆菌属鉴定 产硷杆菌在临床标本中可分离到的菌种有3种。 产硷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周身鞭毛1~8根,有动力。严格需氧代谢。菌落无色。DNA中G+C%含量为56~70mol%,模式菌种为粪产硷杆菌。 近似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黄杆菌属。 黄杆菌属鉴定 黄杆菌属细菌正式命名有8个种,未命名4个群。 黄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无动力,需氧代谢。DNA中G+C%含量为31~42mol%,模式菌种为水生黄杆菌。 近似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产硷杆菌属。 消化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鉴定 临床上常见革兰阳性厌氧球菌主要是消化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消化球菌属只有1个种,即黑色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有8个种。 两菌属细菌皆系革兰阳性厌氧球菌,圆或卵圆形,成双或成链排列,其中消化球菌常呈不规则排列。消化球菌属DNA中G+C含量为50~51mol%,模式菌种为黑色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属DNA中G+C含量为44~45mol%或27~35mol%, 模式菌种为厌氧消化链球菌。 近似菌属:微球菌科、链球菌属。 韦荣球菌属鉴定 韦荣球菌属在分类学上变化较大,正式命名的有7个种,与人体有关共4个种。 韦荣菌球菌为革兰阴性球菌,可呈双、聚集及短链状,无动力,厌氧生长,DNA中G+C含量为36~43mol%,模式菌种为细小韦荣球菌。 拟杆菌属及梭杆菌属鉴定 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厌氧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中,主要是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其中拟杆菌属内种有26种,梭杆菌属内种有7种。 两个菌属的细菌均为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不产生芽胞。其中拟杆菌为短小的规则杆菌,梭杆菌为细长的梭形杆菌。两属细菌中,梭杆菌对氧更为敏感。各个菌种产生的脂肪酸种类的不同,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拟杆菌DNA中G+C含量为40~55mol%,模式菌种为脆弱拟杆菌。梭杆菌DNA中G+C含量为26~34mol%,模式菌种为核梭杆菌。 芽胞梭菌属鉴定 芽胞梭菌种类较多,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及海洋中,可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种有肉毒芽胞梭菌等19种。在各种芽胞梭菌中,以产气荚膜芽胞梭菌最为常见,其次是多枝芽胞梭菌和无害芽胞梭菌,其他菌种的分离率占芽胞梭菌总分离率的10%以下。 芽胞梭菌为革兰阳性菌,但有的菌种如多枝芽胞梭菌和梭形芽胞梭菌经过夜培养往往为革兰阴性,破伤风芽胞梭菌等菌种在形成芽胞时,常为革兰阴性。绝大多数芽胞梭菌为梭杆状,但也有的菌种为球杆状或长丝状。本属多数菌种为周身鞭毛,可运动,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产气荚膜芽胞梭菌、多枝芽胞梭菌、无害芽胞梭菌等常常无动力。芽胞梭菌的芽胞为球形或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次端或顶端,芽胞直径多宽于菌体,使菌细胞膨大如梭状。有的菌种如产气荚膜芽胞梭菌在初次分离时并不出现芽胞,只有在特殊的培养条件下才产生芽胞。绝大多数芽胞梭菌严格厌氧,极少菌种可以耐氧。DNA中G+C含量为22~55mol%,模式菌种为丁酸芽胞梭菌。 细菌抗生素敏感试验 琼脂扩散法(K-B法) 1. 标本要求:无菌采集各类标本,立即送检。 2. 试验材料:抗生素纸片、M-H平板、无菌生理盐水、比浊计或比浊管、卡尺或直尺、无菌棉签等。 3.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4. 判定结果:取出平板,测量抑菌环的直径。抑菌环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有的菌株可出现轻微生长,这些都不作为抑菌环的边缘。按抑菌环直径判断细菌的敏感性,应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附表所供的解释标准,报告结果必须明确中介的含意,加以区别。 微量肉汤稀释法 1. 标本要求:细菌纯培养物。 2. 试验材料:微孔板、M-H液体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比浊计或比浊管、无菌棉签等。 3.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抑菌环解释标准及相应的最低抑菌浓度 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真菌检验操作 真菌涂片检查 1. 标本要求:涂片量不宜过多,涂片均匀。 2. 检验方法:非染色镜检和染色镜检。 3. 试验材料:生理盐水、革兰染液、显微镜等。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两种方法主要是观察真菌菌丝结构及其孢子情况。镜检时如见到真菌菌丝及孢子,报告所见。否则报告未见真菌或真菌涂片检查阴性。 真菌分离培养 1. 标本要求:无菌手续采集各类标本,盛于无菌容器(试管)内立即送检。 2. 检验方法:琼脂平板或斜面法 3. 试验材料:TTC沙保罗琼脂平板或斜面等。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观察:培养基上有菌落或菌苔生长,经革兰染色证实为真菌后即可报告分离培养阳性。反之,报告分离培养阴性。 真菌鉴定 1. 标本要求:真菌纯培养物。 2. 试验方法:常规鉴定法或仪器鉴定法。 3. 试验材料:常规鉴定用培养基、试剂或仪器配套用试剂。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真菌药敏试验 1. 标本要求:纯的真菌培养物。 2. 试验方法:ATB试条法。 3. 试验材料:成套商品专用试验卡(条)、比浊仪、加样器等。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判断:置试剂条于垂直位置,观察每孔真菌生长情况,生长者记“+”,不生长者记“-”。本法系用两点法,设置两个分别位于耐药和敏感的临界值的高浓度和低浓度。若真菌对该药物耐药,则两个浓度均生长;若细菌对该药物中度敏感,则高浓度抑制细菌生长,低浓度细菌生长;若真菌对该药物敏感,则两个浓度均不生长。 寄生虫检验操作 疟原虫检查 1. 标本要求: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小时采血,恶性疟患者在发作后20小时左右采血。 2. 试验方法:薄血片或厚血片染色镜检。 3. 试验材料:瑞氏-姬姆萨染色液、显微镜等。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判断:薄片须找100或100以上个视野,厚片须找20个视野或以上才能报告“未找到疟原虫”。 6. 注意事项:见疟原虫时必须进行分类。 微丝蚴检查 1. 标本要求:采血时间以晚上9~12时前后为宜。 2. 试验方法:鲜血片法、厚血片法、试管浓集法。 3. 试验材料:枸橼酸钠等。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回归热螺旋体检查 1. 标本要求:采血时间必须为发热期,也可以从骨髓穿刺液中检出,阳性率 比末梢血较高。 2. 试验方法:薄血片法、厚血片法、暗视野映光法。 3. 试验材料:一般检验常规材料。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弓浆虫检查 1. 标本要求:各种体液、血液、骨髓液、尿液、组织液。 2. 试验方法:涂片法(姬氏或瑞氏染色)、动物接种法、组织培养法。 3. 试验材料:一般常规实验用品、小白鼠、猴肾或猪肾细胞的单层培养。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操作规程》(第二版)。 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 1. 标本要求:新鲜粪便取蚕豆大小,放于大小与大号青霉素相似的瓶内。 2. 试验方法:漂浮法、清水沉淀法。 3. 试验材料:一般检验常规材料。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粪便原虫及包囊碘液染色法 1. 标本要求:新鲜粪便取蚕豆大小,放于大小与大号青霉素相似的瓶内。 2. 试验方法:涂片镜检法。 3. 试验材料:D'Antoni氏碘液等。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判断:包囊染色后,包囊壁、包涵体、细胞核均清楚可见。 血吸虫卵沉淀孵化法 1. 标本要求:新鲜粪便取蚕豆大小,置广口容器内。 2. 试验方法:沉淀孵化法。 3. 试验材料:一般常规检验材料。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5. 结果判断:毛蚴沉孵阳性或毛蚴沉孵阴性。 6. 注意事项:自来水含氯含氨浓度较高时应将水预先煮沸,或用大缸预先将水储存以去氯;毛蚴孵出时间与温度有密切关系,高于30℃仅需1~3小时,25~30℃4 ~6小时,而小于25℃应过夜观察。 肛门擦拭子虫卵检查 1. 标本要求:随机取样送检。 2. 试验方法:软透明纸肛门拭子检查法、棉拭子肛门擦拭法等。 3. 试验材料:一般常规实验用品。 4. 操作步骤: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 梁宝铎 何 林 ) 第七节 临床免疫学检查 传染病免疫学检查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一M)检测 【 方 法 】 ELISA法。 【 试 剂 】 国内有商品化试剂盒供应。但必须按规定使用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并贴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字样的防伪标签的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盒内说明书书进行。 【 附 注 】 1.试剂盒应置冰箱中保存,取出后平衡至室温方可使用,未用完的微孔条须密封保存; 2.每次应设空白1孔(不加标本及标酶试剂,其余各步相同),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2孔; 3.洗涤液须用蒸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洗涤时各孔均应加满洗液,以防孔口内边缘有游离酶残存不能洗净; 4.用洗板机洗板,每次洗板反复5遍,最后一次要求微孔内不残留洗涤液,如达不到要求,需扣干; 5.洗板机洗板时应设定30~60秒的浸泡时间; 6.滴加试剂前应将滴瓶翻转数次,使液体均匀并弃去一滴。滴加时瓶身应保持垂直,以使滴量 准确,注意勿将试剂滴在孔壁上; 7.37℃温育须采用水浴箱,不可使用37℃干式恒温箱,且微孔条必须接触37℃水浴水面,不可悬空; 8.不同批号试剂不可混合使用。 【 结果判断 】 酶标仪双波长450/630nm比色测定; 1.HBSAg、抗—HBS、HBeAg; 临界值(C.O)=阴性对照孔A值的均值N×2.1(阴性对照A值<0.05时按0.05计); 标本A值S/C.O≥1为HBsAg,抗—HBs、HBeAg阳性(S/N≥2.1); 标本A值S/C.O<1为HBsAg、抗—HBs、HBeAg阴性(S/N<2.1)。 2.抗—HBe、抗一HBC; 临界值(C.O)=阴性对照孔A值的均值N×0.5; 标本A值S/C.O≤1者为抗—HBe、抗一HBC阳性(S/N≤0.50); 标本A值S/C.O>1者为抗—HBe、抗一HBC阴性(S/N>0.50)。 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Anti-HAV-IgM)测定 【 方 法 】 ELISA法。 【 试 剂 】 市售合格试剂、要求同HBV两对半;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要求进行,要求可参考HBV两对半; 【 结果判断 】 要求同HBV两对半中HBsAg。 抗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G(Anti-HCV-IgG)测定 【 方 法 】 ELISA法。 【 试 剂 】 市售合格试剂、要求同HBV两对半。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要求可参考HBV两对半。 【 结果判断 】 1.阴性对照:正常情况下,A值≤0.08; 2.阳性对照:正常情况下,A值≥0.50; 3.临界值(C.O)=阴性对照均值×2.8。 阴性对照孔A值>0.08应舍弃、如所有阴性对照孔A值均>0.08,试验应重做。阴性对照孔A值<0.05时以0.05计算。 标本A值S/C.O≥1者为阳性。 标本A值S/C.O<1为阴性。 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测定 【 方 法 】 ELISA法。 【 试 剂 】 市售合格试剂、要求同HBV两对半。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要求可参考HBV两对半。 1.反应孔条开封后,剩余孔条注意密封保存,尽量在一个月内用完; 2.标本加样头不能混用; 3.试剂用前摇匀。 4.试剂保存于4~8℃、有效期半年。 【 结果判断 】 1.目测定法: (1)HDAg:显天兰色孔为阳性,不显色孔为阴性; (2)抗HD:显天兰色孔为阴性,不显色孔为阳性。 2.酶标仪法:加入终止液后、450nm波长测A值。 (1)HDAg:标本A值>阴性对照A值平均数的2.1倍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2)抗-HD:临界值:1/2×(阴性对照A值平均数+阳性对照A值平均数)。>临界值为阴性,<临界值为阳性。临界值附近的请重复试验。 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IgG)测定 【 方 法 】 ELISA法。 【 试 剂 】 市售合格试剂、要求同HBV两对半。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进行。要求可参考HBV两对半。 【 结果判断 】 用酶标仪比色判读。 1.临界值(C.O)=阴性对照孔A值的均值+0.15; 2.标本A值S/C.O≥1为阳性; 3.标本A值S/C.O<1为阴性、(阴性对照孔A值低于0.05时以0.05计算)。 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Ab)测定 【 方 法 】 ELISA法。 【 试 剂 】 市售,要求可参考HBV两对半。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进行、要求可参考HBV两对半。 【 结果判定 】 1.用酶标仪比色判读,阴性对照无色,阳性对照终止前显兰色、终止后变黄色、终止后尽快测定。波长450nm。空白孔调零,测A值。 2.临界值=0.15+阴性对照平均A值。 3.标本A值≥临界值为阳性、<临界值为阴性。 抗HIV(1+2)测定 在选用测定方法时、需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加以综合考虑、尽管所述方法灵敏度特异性都很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假阳性仍然可见,为达到最佳的检测目的,一般需采用下列程序。 ELISA、金标等过筛试验阴性排除后;阳性者应以同类另一方法或另类某种方法重新过筛试验,以排除假阳性,若仍为阳性,可用免疫印迹法证实,再次排除假阳性,经重复检测均为阳性者,方可慎重发出阳性结果报告。 【 方 法 】 1.筛选:ELISA法、金标法、明胶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法和乳胶凝集试验等。 试剂:必须使用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并贴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防伪标签的商品试剂盒。 2.确认:免疫印迹法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 试剂:使用经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的快速免疫转印试剂盒和相应的放射免疫沉淀试剂盒。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要求进行。 【 结果判断 】 按试剂说明书要求判定。 【 附 注 】 1.判断是否感染HIV应十分慎重,对可能是阳性的样品还应结合其它测定项目的结果和临床情况作出判断。 2.金标法必须使用当天新鲜血清才能保证最佳结果,否则易产生非特异性显色反应。血浆必须去掉纤维蛋白,否则易造成膜过滤阻塞。 TORCH感染的血清学检查 TORCH是指一组病原体。TO即刚地弓形虫、R即风疹病毒、C即巨细胞病毒、H即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Ⅱ型。这组病原体常引起围产期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和其他异常、引起人们关注。TORCH感染的血清学检查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已将其定为孕期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多采用ELISA法,有成套试剂盒供应,包括抗弓形虫IgM、IgG,抗风疹病毒IgM、IgG,抗巨细胞病毒IgM、IgG,抗疱疹病毒Ⅰ、Ⅱ的IgM、IgG试剂盒,每套试剂盒都附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标本一律用血清,无溶血。 【 操 作 】 均按说明书要求进行。 【 结果判断 】 均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结果以酶免疫测定仪判读为宜。 肥达氏反应 【 方 法 】 大孔反应凝集试验。 【 试 剂 】 试剂市售。 【 操 作 】 按试剂盒内使用说明书执行,在大孔反应板内进行试验,较传统的肥达氏反应结果更清晰,每次试验均须做阴、阳性对照管(孔)。 【 结果判断 】 为便于观察,每10ml稀释菌液中(70亿菌/m1),加入20.0g/L美兰溶液5u1(微升),结果更清晰。 凝集价O>1:80、H>1:160才有诊断价值。但近斯接种过伤寒,付伤寒菌苗者其凝集价亦可升高。 抗“O”抗体属IgM,出现早、维持时间仅数日,抗H抗体属IgG,出现较晚、但维持时间可达数年。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检查 【 方 法 】 胶乳凝集法。 【 试 剂 】 市售成套商品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A、S、O胶乳加入后,轻轻摇动到指定的时间应立刻纪录结果。再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清晰凝集不列为阳性。室温降低10℃,在胶乳试剂加入后应延长反应时间2min,室温升高10℃应缩短反应时间2min。阳性质控血清应在本说明书指定的时间内出现清晰凝集,但不能将阳性质控血清出现凝集的时间视为判断结果的时间界限。 2.溶血、脂血、高胆红素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类风湿因子阳性以及标本被细菌污染都不会影响本试验。 3.胶乳试剂不可冰冻,放置在4℃冰箱保存,有效期可达1年,但用前必须摇匀。 4.本试验用的滴管口径以及装胶乳试剂的塑料瓶的口径应同样大小,保证液滴大小一致。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衣原体在动物界中是十分普遍的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是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该病原体有15种血清型,其中A、B、Ba、C四种血清型主要与地方性沙眼有关,D~K型可在生殖道感染,结膜炎和婴儿肺炎中发现,L1、L2、L3三种血清型可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肿。 衣原体的血清学检查主要有荧光抗体染色法、ELISA法及金标法等。 【 方 法 】 ELISA法、金标法等。 【 试 剂 】 有成套试剂盒供应。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结果判断 】 按说明书要求。 【 附 注 】 1.ELISA法:每次实验均须设置阴、阳性质控血清和校准血清测定孔。在450nm波长下,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必须 <0.15;阴性质控血清吸光度必须<0.25;阳性质控血清的吸光度必须≥0.50;较准血清的吸光度必须≥0.25。 2.金标法:简便快速,但成本较高。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操作。 梅毒血清学检查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法(RPR) 【 试 剂 】 本试验有商品试剂盒。RPR抗原悬液呈均匀,灰黑色无杂质。6~10℃暗处可保存1年。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结果判断 】 阴性标本不凝集,阳性标本反应液中可见明显黑色凝集颗粒,根据颗粒大小报告+~++++。如有需要,阳性标本也可在RPR卡片上将血清用生理盐水作1:2~1:32稀释后,按定性试验方法做半定量试验。 【 附 注 】 1.此试验的最佳温度为23~29℃,温度过高,反应性可能增强。温度过低,灵敏度可能下降; 2.观察结果要及时; 3.被检血清中若反应素过多,有可能抑制“反应性”,而出现前带现象。半定量试验有助于澄清此问题。因此呈粗糙非反应性结果的血清宜再做半定量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TRUST) 【 试 剂 】 本试验有商品试剂盒。 【 操 作 】 按说明书进行。 【 结果判断 】 按说明书进行,根据粉红色凝块有无及大小报告-、±、+~++++。 【 附 注 】 1.待测血清及TRUST抗原于测定前放室温平衡(23~ 29℃); 2.阳性反应需做半定量试验,操作方法同RPR半定量试验。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法(USR) 【 试 剂 】 市售商品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 结果判断 】 先用肉眼观察,然后进而用显微镜(100倍)观察抗原颗粒或凝集沉淀状况,报告-、±、+~++++,也可用生理盐水将血清以1:2、1:4~1:32倍比系列稀释,作半定量试验。以呈现明显凝集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 螺旋体血球凝集法(TPHA) 【 试 剂 】 市售成套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 结果判断 】 定性试验:将标本最终稀释成1:40与未致敏的红细胞反应,作为阴性对照;同样将该标本最终稀释成1:80与致敏的红细胞反应,如出现明显之凝集现象为阳性。对出现阳性的标本,可进一步作1:5、1:10……的倍比系列稀释进行半定量试验,以呈现明显凝集反应的最高稀释倍数作为该血清样本的凝集效价。 【 附 注 】 1.以致病的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粒子代替红细胞的TPPA试验与TPHA试验一样,在试验的原理,操作及结果的判断方面基本一致。TPPA已有商品化试剂盒供应; 2.梅毒血清学检查,传统的康一华氏反应已被陶汰,目前常用的方法除上述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RPR、TRUST、TPHA、TPPA外,还有性病研究试验VDRL及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等;其中的FTA-ABS、TPHA、TPPA,属特异性的密螺旋体抗原试验,而VDRL、USR、RPR、TRUST则属非特异性的脂类抗原试验,实际应用时常以其一种作为筛选检查,而用FTA-ABS或TPHA或TPPA作证实试验。 肿瘤免疫学检查 甲胎蛋白(AFP)测定 【 方 法 】 ELISA法。 【 试 剂 】 本试验有商品试剂盒。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 结果判断 】 1.定性:显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2.定量:酶标仪测定,测492nm波长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吸光度为纵坐标,AFP含量为横坐标),得出标本中AFP含量,乘以稀释倍数后发出定量报告。 【 附 注 】 操作中有关要求可参考乙肝两对半试验。定量的试剂目前以进口的ELISA法AFP测定试剂盒为佳。此外,也可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对AFP进行定量测定,操作按市售放免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癌胚抗原(CEA)检测 【 方 法 】 ELISA法。 【 试 剂 】 有成套CEA—EIA试剂盒供应。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结果判断 】 1.定性:显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2.定量:按参考CEA抗原0、3、10、20、ug/L的吸光度制作标准曲线。以吸光度为纵坐标,CEA含量为横坐标,从各测定管(复管)吸光度均值查标准曲线求得CEA含量(ug/L)。 【 附 注 】 所用试剂盒不同,正常上限也有较大差别,应引起注意。此外,也可用放射免疫法对CEA进行定量测定,操作按市售相应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 EB病毒抗体检测 EB病毒与鼻咽癌有密切关系与EB病毒相关的抗原有病毒衣壳抗原(VCA)病毒诱导的膜抗原(MA),病毒的早期抗原(EA)以及核抗原(EBNA)等。这些抗原常在患者体内诱导出相应的抗体。其中EBV-IgA类VCA抗体(EBVCA-IgA)对鼻咽癌的诊断特异性最高。故目前广泛开展的仍为EBV-IgA抗体测定。 【 方 法 】 酶免疫染色法。 【 试 剂 】 成套商品试剂盒供应。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结果判断 】 按说明书进行。 【 附 注 】 1.底物溶液必须新鲜配制。对阳性患者应动态测定,观察抗体效价消长情况; 2.EB病毒感染后,患者血清中均可出现VCA抗体。IgA类抗体虽对鼻咽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3.靶细胞涂片受潮或存放温度不当极易丧失抗原性,故应密封干燥,冷冻保存; 4.阳性细胞除显示不同程度的棕色外,应具有一定的细胞形态,不要将无结构的棕色异物误判为阳性细胞。 IgG、IgA、IgM含量测定 被测血清中的Ig与加入的相应抗体发生反应,在抗体过量的情况下,形成免疫复合物,后者在含PEG等沉淀促进剂的液相中析出,产生浊度。当抗体量固定时,溶液中待测Ig的含量与免疫复合物的量成正比。用比浊法测定溶液中的浊度,即可得出相应的Ig的含量。 【 方 法 】 免疫透射比浊法,或终点散射比浊法或速率散射比浊法。 【 试 剂 】 均有商品试剂盒供应。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透射比浊法可按试剂及所用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设定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波长495nm。散射比浊法须用激光免疫比浊仪或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 【 附 注 】 1.测定时必须保证测量液中抗体过量,以便Ig升高幅度较大时,保证浊度的增长; 2.透射比浊法快速,但并不敏感。速率散射比浊需用专门的仪器及试剂。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测定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常存在高滴度的RF,国内普通使用胶乳凝集试验进行测定。此外,也可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定,其测定的操作程序按市售试剂盒进行。 【 方 法 】 胶乳凝集试验。 【 试 剂 】 市售试剂盒。 【 操 作 】 按说明书进行。 【 结果判断 】 按说明书要求。 【 附 注 】 1.每次试验必须设阴、阳对照; 2.RF胶乳试剂应于4~10℃保存,但不应冰冻贮藏。使用前要摇匀,并使试剂温度与室温平衡; 3.本试验测得的RF主要是IgM型RF。关于测定RF的IgG和IgA型的临床意义目前尚无明确定论。 ( 陈士竹 ) 第八节 临床化学检验 蛋白质测定 血清总蛋白(TP)测定 双缩脲法(常规测定,标化测定) 【 试 剂 】 选用市售优质试剂,蛋白标准液使用市售定值参考血清(非定值质控血清) 【 操 作 】 按试剂盒仪器专用说明书设置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测定或手工操作比色测定,波长540nm。 【 标 本 】 血清(血浆)一般空腹为宜,忌溶血。 尿液:收集24小时的尿液,防腐,并记录其总量。 血清白蛋白(ALB)测定 溴甲酚绿法 【 试 剂 】 市售优质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盒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设置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测定,或手工比色测定,波长630nm。 【 标 本 】 血清(浆)空腹为宜,忌溶血,室温可保存8小时,2~8℃可保存48小时。 血浆纤维蛋白原(FP) 测定 同双缩脲法 【 试 剂 】 同双缩脲血清总蛋白测定。 【 操 作 】 用钙离子将纤维蛋白元从血浆沉淀出来,洗净后用双缩脲试剂显色比色测定。波长540nm。 免疫比浊法(透射批浊法或散射批浊法) 【 试 剂 】 市售优质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及有关仪器使用说明书,设置测定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或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也可按试剂说明书操作用普通分光光度计手工比浊测定。波长420nm。 【 标 本】 普通抗凝血,用血浆。 糖化血红蛋白(GHb)测定 微柱法 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法或亲和层析法。 【 试 剂 】 市售成套试剂,如美国BIO—RED产品,我国北京等产品。 【 操 作 】 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每批试剂使用时,均应作一标准曲线,以校正样品所测结果,然后测定总Hb的吸光度及从柱上洗脱下来的GHb的吸光度,以GHb占总Hb的百分比含量报告结果,波长415nm。 【 标 本】 普通抗凝血,用全血。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浊度法 【 试 剂 】 按书刊文献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配制。蛋白标准液:定值参考血清用叠氮钠生理盐水稀释至500mg/L冰箱保存。 【 操 作 】 按相应书刊文献中的操作程序,比浊测定,波长530nm若样品中蛋白浓度过高,必须释后才可测定。 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 【 试 剂 】 按书刊文献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配制。蛋白标准液同上。 【 操 作 】 按相应的书刊文献操作,比色测定,波长604nm。实验操作过程应避免TritonX─100、Tween—8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表面活性物质的污染。 考马斯亮兰比色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盒内说明书要求操作,比色测定。 糖类测定 体液葡萄糖测定 1.葡萄糖氧化酶(GOD)法,波长505nm。 2.已糖激酶(HK)法,波长340nm。 3.邻甲苯胺(O—TB)法,波长630nm。 4.葡萄糖脱氢酶(GDH)法,波长340nm。 【 试 剂 】 市售优质试剂。 【 操 作 】 1.按试剂盒中的说明书手工操作,比色测定,如GOD法,O~TB法; 2.按试剂及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设置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3.手工测定推荐GOD法,HK法宜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该法为公认的参考方法。 【 标 本 】 1.血清(一般空腹血为宜)或草酸钾—氟化钠抗凝血浆,若暂不能测定,应即时分离出血清密封4~8℃保存; 2.脑脊液:宜用GOD、HK、O~TB法测定,暂不能测定应4~8℃保存; 3.尿液:收集24h尿,防腐,记录总量,以O—TB法及GOD氧电极法测定为宜。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方 法 】 1.空腹抽血、留尿,送检空腹血糖及尿糖; 2.称取葡萄糖75克溶於200~300ml开水中,令受试者一次服下,记下开始服糖的时间; 3.服糖后每隔0.5h、 1h、2h、3h,各抽血留尿一次,送检血、尿糖; 4.将各次所测血糖和尿糖定性结果以数字或曲线报告。 受试者受试前三天可正常进食,但应停用胰岛素或其它降糖药;服糖后每次抽血应准时,时间误差应控制在±3分钟以内。 乳酸测定 1.全血乳酸分光光度法,波长340nm; 2.血浆乳酸比色法,波长530nm。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比色测定。 【 操 作 】 按市售试剂的说明书手工操作或将相应程序和参数设入,用自动或半自生仪分析测定;也可用附有乳酸测定功能的血气分析仪,按其规定程序测定。 【 标 本】 氟化钠~草酸钾或肝素~氟化钠抗凝血。血样应在空腹及休息状态下抽取,抽血时不用止血带,不可用力握拳,如非用止血带不可,应在穿刺进针后立即松开止血带,并静待2分钟后再抽血,血液抽出后,血样本宜置冰浴中送检,血浆应尽快分离,冰室保存。 无机离子测定 钾钠测定 火焰光度法(参考方法) 【 试 剂 】 钾、钠标准,市售,或自配。 【 操 作 】 严格按各厂家出售的火焰光度计的说明书操作,用直接法或内标法测定,直接法每次测钠前均应测定几个标准液的激发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或用120、140、160mmo1/L三个钠标准液作比较法测定计算,钾可用单一标准液来计算测定结果。 离子选择电极 (ISE)法 【 试 剂】 由生产该仪器的厂家提供,不同厂家其配方不尽相同,不可相互代用。 【 操 作 】 按各厂家出产的电解质分析仪的使用说明书操作,经定标通过,稳定后用直接电位法或间接电位法测定。 【 标 本 】 血清应尽快与血球分离,即时测定,或冰箱内保存;尿液应作适当倍数稀释,使尿钾浓度在10mmo1/L以内,尿钠测定读数应在高、中、低,三个标准液中的两个标准读数之间。 氯化物测定 电 极 法 【 试 剂 】 定标液由生产该类分析仪的厂家提供,各厂家的配方不尽相同不可相互替代使用。 【 操 作 】 各厂家生产的电解质分析仪一次进样可同时测定、K+、Na+、CL—,操作程序与钾、钠电极法测定同。 硝酸汞滴定法 【 试 剂 】 市售试剂或参照有关书刊文献自配,滴定指示剂宜选二苯卡巴腙,该试剂应贮於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或相应文献规定的程序操作,对溶血、黄疸及混浊的血清标本,可用其无蛋白滤液滴定。 硫氰酸汞比色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的程序操作,比色测定,或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置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测定,波长460nm。 【 标 本】 血清、尿、脑脊液。血样抽出后应迅速将血清分出,以避免氯离子转移作用使测得结果偏高。 血钙测定 1.EDTA络合滴定法; 2.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波长:575nm; 3.甲基麝香草酚兰比色法。波长:610nm; 4.离子选择电极(ISE)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ISE法需用仪器生产厂家提供的定标液(同钾钠,氯ISE测定法)。 【 操 作 】 按市售试剂操作(滴定法与比色法)或按ISE法钾钠氯钙电解质分析仪说明书操作;滴定法与比色法测得的是总钙,ISE法测得的为离子钙,离子钙的含量与样品的pH有关,故所用的仪器应带有pH测定校正程序,以计算出在生理pH(7.4)下的钙离子浓度。 【 标 本 】 血清或肝素抗凝之血浆,不可用钙螯合剂或草酸盐抗凝的血浆。 血清无机磷测定 1.硫酸亚铁磷钼兰比色法,波长640nm.; 2.米吐尔直接显色法,波长650nm; 3.紫外光度法,波长325或340nm。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或按书刊文献自配。 【 操 作 】 按市售试剂盒说明书或相应的书刊文献的规程操作,或按试剂及仪器说明书输入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进测定,紫外光度法用340nm和380nm双波长测定,以△A340—△A380来计算结果。 【 标 本 】 血清。 血清镁测定 1.甲基麝香草酚兰比色法,波长600nm; 2.Calmagi te染料比色法,波长510nm。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或按书刊文献自配。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或相应书刊文献程序手工操作,或输入各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 标 本 】 血清。溶血、高血脂的血样不宜。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测定 亚铁嗪显色血清铁直接测定法,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或按正式书刊文献自配,要求所用试剂纯度应高,含铁量应极微。 【 操 作 】 按相应书刊文献规程操作,比色测定,波长562nm。 或根据市售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定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分析,求得血清铁含量。 血清标本经过量的铁标准液及轻质碳酸镁粉处理后,再测其总铁含量而为总铁结合力。 【 标 本 】 血清。忌溶血。 血气分析 用血气与酸碱分析仪进行分析,同时测定PCO2、PO2、与pH三项基本指标,由此演算出气体酸碱平衡诊断的其它各项指标,血气分析属危重,抢救病人的监测项目。 【 试 剂 】 严格使用各仪器生产厂家提供的与其仪器配套专用试剂,不同厂家的试剂不可任意代用,定标液清洗液室温存放即可。 【 标 本 】 肝素抗凝动脉血,或动脉化的毛细血管血,采血针管内不得留有气泡,血采出后立即用小橡皮塞或塑料塞密封采血管,隔绝血液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并立即送检,如暂不能送检应即时置4~8℃冰箱中保存,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 【 操 作 】 血气与酸碱分析仪基本上分为带有电解质测定和不带有电解质测定二大类(有的除带有电解质外,尚带有葡萄糖,Urea及乳酸的测定),在气体定标上,一类为直接标准气定标,另一类为仪器配气定标,严格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操作、保养,测样前进行仪器定标,并输入病人抽血样时的体温,Hb含量等参数,定标通过,稳定后方可进行血样测定。 酶类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测定 血清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测定 这两个酶的测定在方法上、操作程序上以及试剂等的要求上基本一致。 赖氏(Reitman)法(比色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每批试剂的空白管吸光度应≤0.015A,如超出此范围则应检查试剂及仪器等方面的问题。 【 操 作 】 按试剂盒的说明书手工操作,比色测定,波长505nm;并从预先绘制好的标准曲线中查得该酶的活性。 酶偶联速率法(连续监测法) 【 试 剂 】 市售成套试剂,有“单试剂法”及“双试剂法”二种市售试剂盒均可使用,目前推荐双试剂法,它是ALT、AST测定的首选法,市售的ALT、AST底物溶液其起始吸光度必须大於1.2A,空白测定值必须小於5u/L,否则提示此试剂已不合格,不能使用。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设定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波长340nm。 【 标 本 】 血清,忌溶血,血清应即时分离,室温可保存二天,4℃可保存一周,-25℃可保存一月,但不推荐冰冻保存,更不宜反复冻溶,遇有严重脂血或黄疸的血清样品,测定时应作血清标本对照管(赖氏法)。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 连续监测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其中的磷酸对硝基苯酚底物液要求: 1.酶水解转换率(4-NPP → 4NP)必须大於98%。 2.4-NPP的摩尔吸光度:波长311nm介质10mmo1/L NaOH,温度25℃ε=9867±76 L.mol–1•cm–1。 3.游离4-NP<0.3mmo1/ mo1 4-NPP; 4.无机磷酸<10mmo1/ mo1 4-NPP。 试剂应贮于棕色瓶中4~8℃保存。 【 操 作 】 按试剂盒及仪器说明书要求,设定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波长450nm。 比色法 【 试 剂 】 市售或按正式出版的书刊文献自配。 【 操 作 】 按试剂盒或相应文献规程比色测定,波长510nm;标准曲线绘制,样品测定,查标准曲线求得ALP活力单位。 【 标 本 】 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忌用草酸盐、柠檬酸盐,EDTA-Na2抗凝血。 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测定 比色法。波长595nm。 【 试 剂】 市售现成试剂盒 。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制作标准曲线,样品测定,查标准曲线求得ACP活力单位。如血清标本该酶活性太高,测定时可缩短保温时间,结果乘以缩短时间的倍数。 【 标 本 】 血清或肝素抗凝血,忌用草酸盐抗凝之血浆,抽血后应即时分离出血清进行测定如暂不能测定应将分离出的血清(浆)管紧塞,冰冻保存(如室温保存1~2h,该酶活力将下降约50%)。或於每ml血清(浆)中加入5mo1/L醋酸50ul,使PH降至近5.4室温可稳定数小时,4~8℃可稳定7天。 血清乳酸脱氢酶(LD)测定 连续监测法(速率法) 1.正向反应(LD—L)法。 2.逆向反应(LD—P)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试剂中的乳酸盐。辅酶I底物溶液须4~ 8℃保存,若冰冻保存,LD~L底物液可保存6个月以上而LD~P底物则仅能保存数天。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要求输入各项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仪测定,波长340nm。 比色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盒中说明书手工操作,比色测定。波长440nm。绘制标准曲线,样品测定,由标准曲线求得LD活力单位。 【 标 本 】 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忌溶血、忌用草酸盐抗凝的血浆,血清标本室温保存2~3天冷冻反而失活。尤以其同功酶中的LD4与LD5为著。 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 酶偶联速率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设置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波长340nm。 比色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比色测定。波长540nm.。 【 标 本 】 新鲜血清或肝素抗凝之血浆,抽血后,血样应立即送检。血清室温4h、4~8℃ 12h,冷冻2~3天可维持酶活性不变。轻度溶血对CK测定无影响。 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测定 连续监测法(速率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使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仪,按试剂及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要求设入相应的程序和参数后进行自动测定,波长340nm。 比色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按市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比色测定。波长490nm。绘制标准曲线,样品测定,从已绘制好的标准曲线中求得α-HBD活力单位。 【 标 本 】 血清。忌用草酸盐,柠檬酸盐,氟化钠抗凝的血浆,忌溶血。血液抽出后应在2h内将血清与血球分离、4℃条件下,a-HBD至少可稳定7天。 当血清中该酶活力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时,(比色法)或其△A/min>0.08(连续监测法)时,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将该血清标本稀释后再测。 血清L-γ-谷氨酰基移换酶(GGT)测定 连续监测法 【 试 剂 】 以L-γ-谷氨酰-3羧基-对硝基苯胺为底物,或以L-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为底物的市售试剂。 【 操 作 】 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项参数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输入,波长405,应准确。 重氮反应比色法 【 试 剂 】 以L-γ-谷氨酰-α-萘胺为底物的市售试剂,亚硝酸钠液应每周重配一次。 【 操 作 】 按市售试剂的说明书操作比色测定,波长530nm,绘制标准曲线,样品测定,从已绘制好的标准曲线中求得GGT活力单位。 【 标 本 】 血清或 EDTA.Na2抗凝的血浆。抗凝剂草酸盐,柠檬酸盐及氟化物,肝素不宜使用。溶血样本不宜用於比色法,而对连续监测法影响不大。 血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测定 酶动力法 【 试 剂】 按正式出版之书刊文献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配制。 【 操 作 】 参看相应文献。 1.溶血液制备及其Hb测定(用氰化血红蛋白法); 2. 6PGD活性测定; 3.G-6-PD+6PG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4.计算G-6-PD活力,以u/gHb报告。 标准比色板半定量法 市售试剂盒,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与试剂盒提供的标准比色板比较得出其活力单位范围。 血清胆碱脂酶(ChE)测定 拟胆碱脂酶速率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以丙酰硫代胆碱作底物的试剂盒较好。 【 操 作 】 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试剂说明书及文献要求,将各参数输入,自动测定。也可最后加入6.7mmo1/L硫酸奎尼丁终止反应手工比色测定。波长410nm。 比色法 【 试 剂 】 缓冲乙酰胆碱液,碱性羟胺液,参照有关书刊文献,(如《全国监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配制,贮於棕色瓶中保存可长期使用。 【 操 作 】 按相应书刊文献操作,手工比色测定,波长540nm。绘制标准曲线,进行样品测定,由绘制好的标准曲线求ChE的活力单位。 标准色板比色半定量法(试纸法) 反应试纸:市售专用试纸,应密封、干燥避光保存。 【 操 作 】 按试纸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操作。遇有活力低於30单位的标本,可将反应时间延长一倍,以求得更精确结果。 【 标 本 】 血清,全血标本抽出后应2h内将血清与血球分离血清室温保存不得超过8h、2~8℃可保存48h。 血清(尿液)淀粉酶测定 碘一淀粉比色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或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自配,底物缓冲淀粉液配好后其PH应在7.0±0.1范围内,贮冰箱保存。 【 操 作 】 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或上述“规程”第二版,手工比色测定,波长600nm。 麦芽四糖(Maltotetraose)酶偶联反应速率法 波长340nm。 对硝基苯麦芽庚糖苷(4NP~G7)法 波长405nm。 【 试 剂 】 市售试剂盒。 【 操 作 】 按试剂盒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编置程序和参数,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 【 标 本 】 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室温保存不可超过8小时,2~8℃可保存48小时。草酸盐柠檬酸盐、氟化物及EDTA.Na2抗凝血忌用。 尿液,20倍稀释后测定。 同工酶测定 CK同工酶测定 1.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按厂家提供的试剂盒及电泳仪和光密波扫描仪的说明书操作、点样、电泳、染色、漂洗、干燥、扫描。 2.免疫抑制法CK-MB测定。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说明书要求设定程序,输入各项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波长340nm,每批试样测定应同时带有正常和非正常质控物一道测定,质量要求OCV<6%,RCV<12%。 【 标 本 】 同CK测定。 LD同工酶测定 1.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按厂家提供的试剂盒,电泳仪及光密度扫描仪的说明书操作,点样、电泳、染色、漂洗、干燥、扫描。 2.化学抑制法LD1活性测定。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设置程序,输入各项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测定。波长340nm。质量控制同CK~MB测定。 【 标 本 】 同LD测定。 肝功能试验 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结合胆红素(DBIL)测定 改良J~G法 【 试 剂 】 参照书刊文献(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自配,配制标准液的胆红素应符合如下标准,纯胆红素的氯仿溶液在25℃当光径1.000±0.001Cm,波长453nm条件下其摩尔吸光系数应在60700±1600范围内,偶氮胆红素的摩尔吸光系数应在74380±866范围内,配制标准液的稀释剂须含白蛋白,可用牛血清白蛋白或人血清代替人血清白蛋白。标准液应贮於棕色瓶中避光保存,在市售试剂中以含碱性酒石酸的灵敏度特异性高。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或相应书刊文献规程手工操作,比色测定,波长600nm.制作准曲线。血样测定,从标准曲线上求TBIL及DBIL的含量以umo1/L报告。 也可按厂家提供的试剂及仪器使用的说明书的要求将相应的程序及参数设入,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 标 本 】 血清,空腹血为宜,脂血、脂溶性色素及严重溶血干扰此测定,暂不能测定的标本应避光保存,室温可稳定8h,2~8℃可保存48h。 含叠氮钠作防腐剂的质控血清不宜用此法测定胆红素。 胆红素氧化酶(BOD)法 【 试 剂 】 市售成套试剂。BOD试剂复溶后2~8℃可保存一周。 【 操 作 】 按厂家提供的试剂及仪器说明书要求设置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波长450或460nm。 【 标 本 】 血清要求与改良J一G法相似。 二甲亚枫(DMSO)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手工操作比色测定或用自动生化仪测定。波长560nm。 【 标 本 】 血清、轻度脂血,溶血标本对结果无明显影响、重度脂血、溶血标本须作标本空白进行较正。 血氨测定 【 方 法 】 酶两点法。 【 试 剂 】 市售成套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入相应的程序及各项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波长340nm。 【 标 本 】 EDTA.Na2抗凝血浆。静脉采血后与EDTA.Na2混匀,立即置冰水中尽快分离出血浆,加塞置2~4℃保存,在2~3h内分析,-20℃可稳定24h。溶血标本忌用。 非蛋白含氮类化合物测定 血清尿素(Urea)测定 脲酶~波氏比色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或按书刊文献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自配。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或按相应书刊文献规程操作,比色测定,波长560nm。结果应以尿素mmo1/L报告。 【 标 本 】 血清,忌用氟化物及铵盐抗凝剂抗凝的血浆。 尿液,用人造佛石吸去尿液中的游离铵盐,蒸镏水稀释后可用此法测定。 酶偶联速率法 【 试 剂 】 市售试剂盒。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设定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波长340nm以尿素mmo1/L报告。 【 标 本 】 血清,溶血标本不宜。 二乙酰一肟显色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或按有关书刊文献自配。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或相应书刊文献手工操作,比色测定。波长540nm加热显色后应立即冷却比色。 【 标 本 】 血清。尿液,1:50稀释后用此法测定,以尿素mmo1/L报告。 【 附 注 】 WHO推荐用尿素mmo1/L表示浓度,按规定,今后一律使用尿素(mmo1/L),不再用尿素氮(BUN)一词。 血清肌酐(Cr)测定 碱性苦味酸去蛋白终点法 【 试 剂 】 市售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手工操作,比色测定。波长510nm。 制备无蛋白滤液,显色、比色、计算结果以Cr umo1/L报告。 【 标 本 】 血清(浆)2~4℃可保存三天。 碱性苦味酸盐反应—速率法 【 试 剂】 市售试剂盒。 【 操 作 】 按试剂盒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定相应的程序及各项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波长510nm。 【 标 本 】 与前法同。血清(浆) 尿液,用蒸镏水作20~50倍稀释后测定。 血清尿酸(UA)测定 磷钨酸还原法 【 试 剂 】 按有关书刊文献,如《全国临僦检验操作规程度》第二版自配或市售试剂盒。 【 操 作 】 按相关书刊文献规程或市售试剂说明书手工操作,制备无蛋白滤液,比色测定(波长660nm)计算,以umo1/L报告结果。 【 标 本 】 血清(浆)(但忌用抗凝剂草酸钾抗凝的血浆)尿液。血、尿标本室温可稳定3天。 尿酸—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 试 剂 】 市售试剂盒,或按有关书刊文献自配。 【 操 作 】 按相应书刊文献规程或试剂盒说明书手工操作比色测定,或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波长520nm。 【 标 本 】 同磷钨酸还原法。以甲醛为防腐剂的尿酸标准液不可用於此法测定。但可用於磷钨酸还原法。 血液脂类测定 标本采集与处理 1.受检者抽血前二周应保持平衡的饮食习惯,近期体重稳定无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并注意如有使用降糖、降脂、降压、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激素药物等,则应根据所用药物特性停药数天或数周后再作血液脂类检测。 2.空腹抽血,TG,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应至少禁食12小时(仅作胆固醇测定不必强求空腹)24小时内不作剧烈运动。抽血前不要久站立。至少应静坐5分钟。抽血时止血带使用不可超过1分钟。 3.标本用血清,也可用肝素或EDTA.Na2抗凝之血浆。EDTA.Na2浓度不宜太高。 4.血标本室温放置不得超过3h,放置30~45分钟后应即时分离出血清(浆)盖封於4℃冰箱中可稳定至少4天,如需长期保存,应於-70℃中冰冻存放,不可反复冻融。 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 酶法(CHOD~PAP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定程序,输入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速率法)终点法可手工操作,用普通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波长500nm或520nm。 【 标 本 】 血清(浆)参看本节的标本采集与处理。 【 附 注 】 本法为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推荐的TC测定常规方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185)。 胆固醇标准液以定值参考血清为宜,而不宜用Chol的水溶液作标准。Chol定值质控血清亦不应用作标准液。 主要技术指标:终点法批内CV<1.5%、批间CV≤2.5%。灵敏度:显色剂用酚时,TC5.2mmo1/L(200mg/dl)时的吸光度(A 500nm)约0.30~0.35,故A 500nm=0.005时TC浓度约为0.08mmo1/L(3mg/dL)。测定范围:当血清与试剂用量之比为1:100时其测定的上界为13mmo1/L(500ng/dL)。 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 酶法(GPO~PAP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有两种。 一步酶法单一试剂,二步酶法双试剂。 标准液(参考物)一步酶法之用三油酸甘油酯水溶液,也可用甘油,但甘油不适用於二步酶法。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定程序和参数,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终点法可用普通分光光度计手工操作,比色测定。波长500nm。 【 标 本 】 血清(浆)参看本节标本采集与处理。 【 附 注 】 本法在操作程序上分为一步酶法与二步酶法,二步酶法为中华医学检验学会的推荐方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49)。现阶段允许二法并存,要求逐步过渡到统一采用二步酶法,在方法尚未统一前,实验室报告TG测定结果时应注明“除FG值”或“未除FG值”。 主要枝术指标:酶试剂用缓冲液配制后,20~25℃应稳定1天,4℃可稳定3~7天,试剂空白为A500nm≤0.05;显色后稳定≥30min:测定上界11.3mmo1/L(100mg/dL); 精密度:批内CV≤3%,批间CV≤5%:灵敏度:2mmo1/L TG A 500nm≥0.2。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 磷钨酸镁沉淀法 【 试 剂 】 市售成套试剂,沉淀剂,酶试剂(同TG测定)。 【 操 作 】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沉淀含apoB的脂蛋白。 2.测定上清液(只含HDL)的胆固醇含量(方法同酶法TC测定)。 【 标 本 】 血清(浆)。 硫酸葡聚糖一镁沉淀法 【 试 剂 】 市售成套试剂:总HDL试剂,HDL3试剂,酶试剂(同TC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沉淀含apoB的脂蛋白,(总HDL试剂); 2.沉淀含apoB的脂蛋白及HDL2(HDL3试剂); 3.测定总HDL~C及HDL3~C(同酶法TC测定),并计算出HDL2~C量。 【 标 本 】 血清(浆)血样在室温中不宜久放,应即时测定,原则应低温保存。 直接HDL~C测定法 【 试 剂 】 市售专门的试剂,无沉淀剂。酶试剂同TC测定。(如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的产品)。 【 操 作 】 按试剂盒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置程序,输入参数直接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无须沉淀离心分离出HDL步骤。 【 标 本 】 血清(浆)。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 1.Friedwald工式计算法: (1)LDL-C=TC―HDL-C―TG/5(以mg/dl为单位计); (2)LDL-C=TC―HDL-C―TG/2.2 (以mmo1/L为单位计); (3)只有当血TG<4.52mmo/L结果才较准确; (4)只有TC、TG、HDL-C三项测定都准确且符合标准化要求时,才可计算出LDL-C的近似值。 2.聚乙烯硫酸沉淀法。 【 试 剂 】 沉淀剂市售,酶试剂同TC测定。 【 操 作 】 1.TC测定。 2.选择性沉淀血清中LDL,测定上清液之HDL-C与VLDL-C之和的量,(同TC测定)。 3.计算出LDL-C的含量。 【 标 本 】 血清。 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测定 免疫透射比浊法。波长340nm,本法批间CV<5%。 【 试 剂 】 市售试剂盒,试剂2~8℃保存,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合使用,抗血清效价不应低於16。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定程序和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也可用特定蛋白分析仪作速率法散射比浊测定,或用含340nm的分光光度计手工操作测定。 【 标 本 】 血清。 血清载脂蛋白B(apoB)测定 免疫透射比浊法。波长340nm,本法批间CV<5%。 【 试 剂 】 市售试剂,2~8℃保存,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合使用,抗血清效价不应低於1:128。 【 操 作 】 参看apoA1测定。 【 标 本 】 血清。 血浆(清)HCO3-及总CO2测定 酶 法 由磷酸稀醇型酮酸羧化酶与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的酶偶联反应法。波长340nm。 【 试 剂 】 市售专用试剂。 【 操 作 】 按试剂及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定程序和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滴 定 法 【 试 剂 】 市售现成试剂或按有关书刊文献自配。 【 操 作 】 按试剂说明书或书刊文献规程,手工滴定,算出HCO3-的mmo1/L数。 电 极 法 【 试 剂 】 市售或由生产仪器的厂家提供,包括酸性液、碱性液及CO2定标液。 【 操 作 】 按仪器说明书操作,其步骤与K+、Na+、CL一电极法,测定K+、Na+、CL一相似。 【 标 本 】 用血清或血浆(肝素抗凝)。血样标本应避免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即时分离出血浆(清)进行测定。 ( 吴万生 ) 第九节 急诊检测项目 急诊检测项目应随到随做,且一般应在收到患者的标本2h内出报告,不得延误。故急诊检验应是根据患者病情是否紧急需要以及实验检测条件是否许可来定。而非医生或患者主观愿望上的随意要求。医生亦应根据病人病情有针对性的选择送检项目。急诊项目暂定范围如下: 1.血、尿、粪、脑脊液常规,粪便隐血试验,尿HCG试验。 2.血型鉴定,血液交叉配合试验。 3.血糖(BS)血清尿素(Urea)测定,血清K、Na、Cl、Ca测定,血清(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或总二氧化碳(TCO2)测定,血气分析。 4.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凝血酶元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P)测定。 5.血、尿淀粉酶(AMS)血清胆碱酯酶(ChE)半定量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测定,乳酸脱酶(LD)测定,肌钙蛋白(CTnI)试验,肌红蛋白试验(该二项试验仅限於金标法定性试验)。 6.霍乱菌的培养(仅限於接收和处理标本,不包括按急诊速度发报告)血液涂片镜检找疟原虫。 ( 吴万生 )
看贴要回是本分,有问必答是人才,解决问题回贴是公德.
医疗设备维修.维修咨询(请尽可能在论坛提问),协助维修,上门服务.
电话:13991827712
优雅绅士 发表于 2004-6-13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长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小黑屋|加入QQ群|注销账号|yeec维修网

GMT+8, 2024-6-7 13:19 , Processed in 0.481304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