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才能更好的浏览或提问。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 是否可以利用血小板聚集检测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如何指导? 血小板聚集检测结果可以用于临床抗血小板药物的用药监测。可根据下表对抗血小板药物的药效进行评估。建议用药24小时后检测,此时血小板功能一般达到稳态。 血小板诱聚剂 | | | | 二磷酸腺苷(ADP) | MAR≥55% | 30%<MAR<55% | MAR≤30% | 花生四烯酸(AA) | MAR≥60% | 30%<MAR<60% | MAR≤30% | 胶原(Col) | MAR≥55% | 30%<MAR<55% | MAR≤30% | 肾上腺素(EPI) | MAR≥55% | 30%<MAR<55% | MAR≤30% |
①当血小板功能抑制不明显时,提示用药可能无效或低效。
②当血小板功能受到显著抑制时,出血风险增加。特别是当多个检测项目均显示血小板功能(MAR)受到显著抑制时,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风险。
③医师应结合临床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
2 如何利用血小板聚集检测结果给出体检结论?
答:MAR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可能存在血栓风险;MAR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则可能有出血风险。正常人群参考范围见下表:
①由于血栓/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在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时应当进行多参数(多个诱聚剂)检测,并综合凝血功能检测对体检结论进行全面评估。仅采用单一诱聚剂检测时,可能无法完整的反映体检者的实际情况。
②该参考值仅适用于健康体检人群。不适用于血栓高风险人群,如PCI术后患者、脑梗患者;也不适用于正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风险评价。这类患者请参考“1.1 临床用药参考”
3 常用的诱聚剂有哪些?
答:常用的血小板诱聚剂包括: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COL)和肾上腺素(EPI)。它们可满足血栓性疾病风险的评估、抗血小板药物药效监测的需要。此外,瑞斯托霉素(RISTO)、凝血酶受体激活肽(TRAP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通常用于临床研究或药物研究工作。
4 诱聚剂检测与抗血小板药物的关系?
答:抗血小板药物的机理各不相同,下表列出了其中一部分药物与诱聚剂的关系,仅供参考。
|